早在1954年,就有人研究过铜阳极了,结果表明,如果阳极采用有杂质的火法铜,那几乎不会产生铜粉,也就没有阳极泥,阳极上生成一层结合相当牢固的黑色胶状膜。如果在纯铜上加进0.005%以上的磷或砷,那么电解的时候,一层从黑棕色的膜就会在阳极表面产生,会抑制铜粉的生成。1981年保加利亚的等人191测定了黑色膜的组成,发现黑色膜主要是Cu3P,并且有金属导电性能;这样就解释了黑色膜不会使阳极钝化的原因。他们认为磷的作用在于含磷铜阳极溶解时产生的一价铜生成从而阻止了歧化反应的产生。
使用优质的含磷铜阳极能够控制铜的溶解速度,在阳极形成黑色保护膜,就像栅栏一样,使得铜离子在镀液中保持平衡,也能够**减少阳极泥。但是也要注意,磷含量也要适度才行,如果低了,那阳极黑膜就偏薄,不能起到保护作用;如果含磷量高了,就会造成黑膜过厚,阳极钝化,影响溶解了。而且如果含磷量不合适,消耗的增加剂也会变多,所以建议经常调整,这样才能够维持工艺的稳定。以上信息来源于:http://www.jsxzty.cn/display/443956.html
资讯来源:镀铜中磷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