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薪救火:意为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典故:
战国时期,魏国老是受到秦国的侵略。魏安釐王即位后,秦国加紧了进攻,魏国连连战败。安釐王元年,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失去了两个城镇。第二年,魏国又失去了三个城镇。不仅如此,秦国的军队当时直逼魏国的都城,形势十分危急。韩国派兵来救,但也被秦兵打败。魏国没有办法,只得割让了土地,才算了结了战争。可是到了第三年,秦国又发动了进攻,强占了魏国的两个城镇,并杀死数万人。第四年,秦国把魏、韩、赵三国军队,一起打得大败,杀死兵士十五万人,魏国的大将芒卯也因此失踪。
魏国的军队接连败北,使安釐王坐卧不安。此时,魏国军队的另一位大将段干子也十分恐惧。为了苟安,便向安釐王建议,把南阳割让给秦国,请求罢兵议和。安釐王本来对秦军的进攻十分害怕,以为割让土地就可以求得太平,便照着段干子的话做了。
当时有个叫苏代的,是一贯主张“合纵抗秦”的苏秦的弟弟。他也极力主张各诸侯国联合起来抵抗秦国。苏代得知魏国割地求和的事后,就对安釐王说:“侵略者都是贪得无厌的,你想用领土、权利去換取和平,是办不到的。只要你国土还在,就无法满足侵略者的欲望。这好比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一把一把地投入火中,火怎么能灭呢?柴草**不烧完,火是**不会熄灭的。”尽管苏代讲得头头是道,但是胆小的安釐王,只顾眼前和平,一味地委屈求和,根本不听苏代的话,还是依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
到公元前225年,果然秦国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终于被秦国灭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