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前面用了一整篇的文字,来和大家分享了我所坚持的“少即是多”和“慢就是快”的原则。很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我非常不主张在推行5S的时候,追求快速见结果。相反,我认为,只有慢工才能出细活。而要做到慢工出细活,就要花大力气培养团队成员对5S清理和整顿的认知和认同,并且需要通过引入各种对5S的实施有切实帮助的工具和理念,来指导和帮助我们。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我才在5S**关清理的部分,用了十一篇文章的篇幅来和大家探讨如何做好清理的工作。而在5S的第二关整顿,到目前为止,我也已经写了十篇文章来进行分享和探讨。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花了很多篇幅在介绍目视化管理和防错法,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浪费的概念和动作观察。
02
浪费的概念
要了解和掌握浪费的概念,首先要理解“价值”。
理解价值,这也是James Womack和Jones在《精益思想》中提出的五个精益原则的**个。在《精益思想》里,他们提出了从顾客的角度来定义价值。而要从顾客的角度来定义价值,就需要认清谁是我们的顾客。
在这里,顾客可以是我们的最终顾客,也可以是我们的下一道工序,供应链上的下一个公司,或者是顾客的顾客。你所要服务的对象,就是你的顾客。它不必是最终购买产品的人。顾客是谁,这取决于我们所要研究和改善的流程是什么,我们所交付的产品为何物,交付给谁。
另外一个重要的认知是,顾客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产品。什么意思呢?比如顾客购买和使用洗衣机,并不是为了洗衣机这个产品,而是为了得到清洗干净的衣服。
从价值的概念里,延伸出了“增值”和“不增值”的概念(Value Adding & Non Value Adding)。简单来说,顾客不需要的,不愿意付钱购买的,就是不增值的,而顾客真正需要的才是增值的。
有的时候,制造者倾向于向顾客提供对制造者来说方便的、或者是自认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实际上本质上对顾客来说却是不增值的。这往往受限于现有制造加工技术的限制、投入成本的约束、主观认识不到等方面。比如说对于旅客来说,能够随到随走,便捷地从出发地到达目的地是很多人期望的。但是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经济”考量,使得航空公司都是攒齐大量旅客一起飞行,中间可能还要进行中转换乘,不但如此,过程中存在的大量延误和等待,也给顾客带来了大量不增值的服务。
理解价值,认识增值和不增值的概念,对于我们打破常规,重新认识“浪费”是很有帮助的。
不贡献价值的活动就是浪费。
不管是不是受现有技术等条件的制约而不得已为之,只要是不能给顾客带来价值,不是顾客真正需要的活动,就是浪费。丰田前总裁张富士夫(Fujio Cho)将浪费定义为任何除了对于增加产品的价值而言**必要的最少量的设备、材料、零件、空间、工时之外的东西。
对于“浪费”的分类,经常会用到的是来自大野耐一总结的七种浪费,也叫七大浪费。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种为八大浪费。
这八种浪费分别是:
缺陷(Defect)、
过量生产(Overproduction)、
等待(Waiting)、
运输(Transportation)、
库存(Inventory)、
动作(Motion)、
过度加工(ExcessiveProcessing)
没有充分利用的人的潜力(Non-RealizedHuman Potentials)
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取上述首字母并且稍微调整一下次序,将第八种浪费挪到第四位,即是DOWNTIME(停机就是浪费)。
有关八大浪费的进一步了解,请参见之前的文章《一个门禁开关到底说明了什么?》。
在John Bicheno所著的《精益工具箱》(The Essential Guide to Lean Transformation)一书和《Lean Toolbox for Service System》(目前暂未有中文译本)中,对于浪费的概念,还给出了其他的分类归纳方法。有兴趣的可以参阅上述书籍。
03
动作观察和人机工程
有了对价值和浪费的理解,在我们进行动作观察时,就能更好地去发现不合理的、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将5S整顿的实施总结归纳为七步。参见之前文章《5S第二关-整顿如何做》。其中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是“进行动作观察和作业习惯的分析”和“设计物品存储放置的方案”。
为什么做好5S整理需要进行动作观察?为什么设计物品存储放置的方案,需要通过进行动作观察,并可以通过引入人机工程、目视化管理、防错法来实现呢?
简单来说,5S整顿是要为物品找到一个合适的“家”。这就需要对物品的使用习惯、使用者的作业进行动作观察,通过了解作业者的习惯,认识作业中存在的浪费,来帮助我们制定更合理的取用、放置、归还的方式,来对作业进行改善,包括物品的定置。
不合理的定置规划,将会让作业中的浪费“制度化”,同时也很难做到人员的遵照执行。
动作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有很多,有动素分析法,方法时间衡量(MTM)分析,模特排时法(MOD –Modu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
吉尔布雷斯把以手、眼活动为中心的基本动作总结为18种,称之为动素,通过对动作的观察,继而将动作的顺序和方法与动素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问题所在和改善机会并着手予以改善。这就是动素分析法。
方法时间衡量分析法由梅纳德等人共同研究制定,它通过把作业分解为多种动作要素,并赋予每个基本动作在各种状况下的标准时间,制作成数据卡,并据此对作业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模特法由哈依德博士创立。他将动作划分为21类,以指动弹的时间作为基本单位(MOD),其他动作以手指动作的整数倍来表示。1MOD=0.129s,也就是手指移动2.5cm的时间。每个动作以代号、图解、符号、时间值表示,例如G3表示复杂的抓取动作,而且也同时表示了3MOD = 3×0.129 s = 0.387 s。通过对动作的观察和分类判定,模特法不需测时,亦不要进行评比,就能根据其动作决定正常时间。
通过对上述方法的简要介绍,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些方法,和我们平常说的人机工程学有许多共同和交叉之处。人机工程学是通过研究人出力的规律或人工作的规律,来找到合适地、适度地劳动和用力的解决方案。
动作观察结合人机工程学,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作业顺序和流程,达到用巧劲、省力气的效果,而不是费时费力费事。其中工具、物品的放置、使用,因为隶属于作业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也会被涵盖进来。
文章内容声明: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于网络,我们整理发布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时间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