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碾压
保证路面达到设计的密实度和良好的平整度,是沥青路面摊铺碾压阶段的主要工作目标。达到此目的关键是要使沥青混合料在适当的温度下实施碾压。尤其是初压阶段,应尽量在规范要求的温度范围内的较高温度下短时间完成。这就要求在施工组织上拌和机和摊铺机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量必须匹配,即拌和量略大于摊铺量,使混合料铺筑在缓慢、均匀、连续不断的条件下进行,并作到边铺边压。
对于发生推移现象的面层,要及时取样做马歇尔试验和矿料级配试验。从现场观察和试验数据上分析,推移的原因如下:
① 集料过于密实,面层起骨架作用的大颗粒骨料相应较少;
② 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相对较高;
③ 下层顶面有浮料无及时清理干净或有风沙浮尘的影响,造成局部推移。
对略有推移的沥青混合料,一般情况下是集料的时段性级配不均匀造成的。一般来说,其各种技术指标基本上是符合要求的。可采用调整碾压的方法。实践证明初压温度低时推移较为严重,初压在120--130℃温度条件下,短时间内完成是提高压实质量的**方式。
基层(承重层):
2.1满足结构强度、扩散荷载的能力及水稳性和抗冻性;
2.2不透水性好。
3、面层:
3.1承载能力、3.2平整度;3.3温度稳定性;3.4抗滑能力;3.5透水性(小);3.6噪声量(小)。
3.7降噪排水路面结构组合:
3.7.1上面(磨耗层):OGFC沥青混合料;
3.7.2中面层、下(底)面层:密集配沥青混合料(AC)。
作用:既满足沥青路面强度高、高低温性能好和平整密实等路用功能,又能排水降噪。
沥青路面结构层详情分解
沥青路面的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沥青路面的沥青类结构层本身,属于柔性路面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材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水泥混凝土,或半刚性的水硬性材料。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层,可由1~3层组成。表面层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抗滑耐磨、密实稳定的沥青层;中面层、下面层应根据公路等级、沥青层厚度、气候条件等选择适当的沥青结构层。
基层是设置在面层之下,并与面层一起将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传布到底基层、垫层、土基,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基层材料的强度指标应有较高的要求。基层视公路等级或交通量的需要可设置一层或两层。当基层较厚需分两层施工时,可分别称为上基层、下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