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受宠”并非偶然,未来很可能成为“刚需”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工作将被机器取代。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到智能制造,所有这一切都在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在美国,STEAM教育可是从娃娃抓起,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素质教育。美国政府甚至提出了STEAM的倡议,加强美国K12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并为此在中小学设置经费,专门用于建立动手类创造性课程。在STEAM教育的号召下,机器人、3D打印机进入了学校;奥巴马也加入了全民学编程的队伍,写下了自己的**条代码;帮助孩子们学习数学、科学的教育科技产品层出不穷……
在国内,STEAM教育同样也掀起了教育科技的热潮。在《关于“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就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STEAM教育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大趋势。
STEAM课程要避免“水土不服”,设计开发需贴合实际
目前,国内STEAM教育发展并不完善,照搬国外STEAM教育的教学思想套用在中国孩子头上,肯定会产生水土不服的问题。
当前中小学的STEAM课程类型多为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拓展性课程、科技创造类课程。课程的开展是否适合中国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司蒂姆品牌创始人及品牌研发团队,多年深入专研“中国式”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中国式”家庭的教育方式,并结合时代更迭和社会现象,对少儿成长及其成人之后面对社会的处境和生存能力做了多年跟踪调研。三个发现为司蒂姆团队提供了坚实的品牌深耕基础:其一,孩子的天性最接近科学家和发明家的思维结构;其二,中国很长一段时期独生子女家庭的教育误区,对于孩子过分的宠溺,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其三,社会压力造成中国家长无暇顾及家庭,在孩子重要的成长阶段缺失了陪伴,尤其是父爱的缺失。
以上三点造就了中国大多数孩子,在应该释放天性、培养动手实践能力的阶段,没有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一方面阻碍了孩子对创新和创造力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制约了孩子通过动手实践养成自己面对问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至于这些孩子在成人之后,虽然有很好的学历,但是在职场中并不能得心应手,缺乏工作自信。有专家分析称,这部分缺乏动手实践和创造力思维的孩子,在面对挫折和社会危机、甚至在无可预见的灾难面前严重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未来的教育应该在这方面予以提升。
司蒂姆立足未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和创造力的人才,通过从小的动手实践提升孩子主动学习能力,挖掘孩子天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用自己小小的双手,创造一个大大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