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过日本人的小伙伴们,肯定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日本人打电话时要先说「もしもし」?
接电话后难道不是确定对方是谁以及否在听么?为此不是应该尽量简短么?中国人用“喂”是一个音节,英美用“hello”是两个音节,唯独日本人用“もしもし”是四个音节,是不是太繁琐了一点?那么这般繁琐是不是另有原因?
关于「もしもし」的来源有两种说法:
一、这个说法居然在绳文•弥生时期(距今约2000年前)就有了。在绳文时期,一到晚上,人们就只能靠月光或者火把照明,外面是一片漆黑。谁要是因为什么事不得不去森林、或是其他没什么人住的地方,就会很害怕。据说,当时的人们就是边想着“那边有没有人”,边在走路时发出声音的,嘴里说的正是这句“もし?もし?”。
而电话呢,虽然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对方的样子。人们似乎就是抱着和绳文时期夜路人一样的想法,才再次开始使用“もしもし”这句话的。
二、据说以前电话局话务员在接线时,会说“申し上げます。申し上げます(促使对方注意的谦逊用语,意思是要开始说了)”,后来逐渐简略成了“もし。もし”。这是第二种说法。
电话出现的早期,接线员在接通呼叫方电话后还没有使用招呼语。因此,当时的接线员有时候会用“おいおい(喂喂)”来回答对方,而这话也确实不太好听。后来男接线员被集体换成了女接线员,并且开始使用“申し上げます申し上げます”,之后则变成了“もしもし”。
看到这儿,你应该明白日本人打电话时为什么要先说「もしもし」了吧?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