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森洋留学招生标准|甘肃意大利留学|森洋官网
泡在水里的威尼斯
冯骥才,当代有名作家、画家、文化学者,现为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新时期文学初曾以《雕花烟斗》《啊》《神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小说蜚声文坛。《挑山工》《珍珠鸟》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冯骥才先生徜徉在文学、绘画、书法、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等诸多领域。
2016年,欧游归来,他创作完成了一组游记式的文化随笔《意大利读画记》,原载于《北京文学》杂志,
冯先生此番重读文艺复兴名作,兼融中西,见解独特,显示了一位东方学者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民族文化传承和文化振兴等问题的新鲜思考,
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
2016年10月,入秋的时候,不期而遇,先是受邀飞往遥远的希腊雅典去参加“中欧文明对话”;到了十月底,应好友韩美林之约,去一趟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出席他在那里举办的艺术大展开幕式。这突如其来的两次出行,使我来了灵感。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意大利是复兴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伟大的人文主义精神“日出”的地方。何不用这个机缘,去活生生体验与感知一下那个使人类永恒骄傲的历史,并向历史提一点问题?
我想知道画后边的画家和艺术史,雕塑里边藏着的思想,古城中依然活着的生命和灵魂,更想知道“复兴”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它****地到达怎样的高度?它给后世留下了什么?它靠哪些非凡的大师实现这个复兴?复兴仅仅是重现昔日的辉煌吗?当然,我还会情不自禁地用别人比较一下我们自己。因为比较是一种获得思想的方法。
威尼斯这种世上仅有的奇特的风光,自古以来就为画家所痴迷。在古代欧洲的风景画中,“威尼斯风景”恐怕是相当多的了。数百年来一直有大批画家聚在这里。从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画派,到现在的国际性的“双年展”。
这一次,我听说威尼斯城中还保存着马可·波罗的故居,很兴奋,但找起来可真难,穿街入巷一直跑了一二十条街,上下十多道桥,再穿过一个低矮的街洞才找到。街口两边各一座房子,一边是马可·波罗出生的小楼,一边是他家经商的办事楼。虽然里边已经找不到任何遗物,房子却依然完好,如今底层都改作小饭店。这里的人以马可·波罗为自豪。尽管一些苛刻的学者还在怀疑中国游记的真实性,威尼斯的老百姓却坚信马可·波罗去过中国,并把面条、饼、饺子带到意大利来,变成意大利面和比萨。
如今的威尼斯不再是意大利的商贸枢纽,但它的文化留了下来。其实人类的很多文化都是不经意创造出来的,在应用它时并不知其中的意义。时过境迁之后,文化的价值才渐渐显现出来。这就要看你是否能够认知它的价值。
现在的威尼斯也面临旅游压力,总共不到8平方公里的城区内,每年有2000多万名游客。你和原住民一聊游客,他们就皱眉摇头。在他们眼里游客就像大群大群候鸟,一年一度来一次,一来就闹得天翻地覆。现在住在城中的本城年轻人愈来愈少,老人们依恋着与自己生命记忆融为一体的老房子,所以留在这里。可是老人总要离去,关键是怎么把年轻人留在本土?
虽然威尼斯不担心房子泡垮,却担心整座城市的下陷。城市的下陷是由地球变暖、海平面上涨造成的。现在每年平均下陷一厘米多。一百年就是一米多。它会不会有全天陷到地平线以下,成为一座水下的城市?这可怕的事情虽然不会在我们这个时代发生,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却要为此担忧,设法阻止。历史要延续,遗产要留给后人。这是文明的思维。
可以通过这段话让我们看到冯骥才先生对于意大利深深地忧虑。这不仅仅是对人民生活的高度关注,也是对地球环境的关注,所谓大家,心系天下。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好好珍爱我们的家园。
官网:www.senyanglx.com
联系方式:电话:18215104800
QQ:272481574
邮箱:m17739829211@163.com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电大1113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