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农:吃出厨师的骄傲在如今似乎永远有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的厦门,有这样一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店。它安静的坐落在厦门市内往来游客最多,人群最为密集的曾厝安西路,却犹如一朵避世莲花一样,只是静静的端坐着,像个旁观者一样,祥和的看着来往过客的嬉笑怒骂。可是真正走进这小店,我们却惊叹:小饭馆里竟然藏着大千世界的缩。一碗面里就是江湖,一筷头上,都是情怀。从秦人的仓棠果到汉人的烧刺鳊,从隋人的剔缕鸡到唐人的生切鲑,宋人写《山清供》,清人著《随园清单》。总之,“吃”这事儿,一直萦绕在炎黄子孙的心间。前些天,我随福建知行创业发展中心的创业导师一道来古越农参加一场由厦门企业组织的沙龙活动,围绕饭桌所坐之人皆为省内各业界的知名人士。推杯换盏间,就仿佛在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饭馆里面置身于波谲云诡的江湖。热情好客的古越农老板娘亲自作陪,尤记得那道放在跳动火焰上,在透明的锅子里翻滚的山泉水和室内白炽灯照耀下浑身闪着银光的鲷鱼,汤汁细腻泛甜,鲷鱼历经炮制,肉质鲜嫩,口感爽滑。盛一勺汤放在青瓷碗中,如同看到了山间汩汩流动的清泉,清澈见底。轻轻呷一口这不加任何佐料修饰的汤,顿觉神清气爽。再咬一口鲷鱼肉,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