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鳞茎、(植物)变态、胚乳
假鳞茎:指兰科植物变态的茎,通常卵球形至椭圆形,肉质,绿色或有时为其他色泽,是贮存养分和水分的地方。
兰科植物常生于树上或岩石上,地生兰也多生于排水良好之地,所以需要特殊的储藏组织以保证养分和水分的不断供应。假鳞茎就是兰科植物适应这种特殊环境的储藏组织,绿色的还能营光合作用。它通常无节,亦即只含1个节间,顶端生叶,较少具2至数节,节上生叶。假鳞茎之间通常由根状茎相连接。
变态:变态在有些生物的个体发育中,其形态和构造上经历阶段性剧烈变化。有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器官有变化、得到改造,有新的性状发生出来。主要由自身基因与外环境控制,这种现象统称为变态
胚乳:种子萌发期间需要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二、繁殖方法:播种繁殖(有性)、分株繁殖、组织培养
1、播种繁殖
白芨种子呈橄榄型,黄色粉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处于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在自然状态下若缺少必要的共生**等先天萌发条件就难以成苗。
2、分株繁殖
白芨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靠传统的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
春季:3月初将白芨挖出,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蘸草木灰后栽种。
9-10月收获时: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块茎作种栽。
南方随挖随栽,北方春栽。
但其繁殖系数低,生长周期较长,消耗量较大。
3、组织培养
茎尖和侧芽顶端:成活率90%,成功繁殖出白芨无菌苗
花茎、地下茎块:得到组培苗,简单可行
幼跟培养:培养基不同出芽率不同
叶片培养: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