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流胶病的防治
1、发病症状 此病多发于桃树枝干,尤以主干和主枝杈处最易发生,初期病部略膨胀,逐渐溢出半透明的胶质,雨后加重。其后胶质逐渐成冻胶状,失水后呈黄褐色,干燥时变为黑褐色。严重时树皮开裂,皮层坏死,生长衰弱,叶色变黄,果小味苦,直至枝干枯死。
2、发病规律 为害时病菌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和侧芽侵入,一年两次发病高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上旬至9月上旬。桃树发生流胶的原因比较复杂,凡是使桃树正常生长发育产生阻碍的因素都导致流胶病的发生。(1) 由于**、**的危害,如炭疽病、疮痂病、**性穿孔病等均能引起流胶。(2) 枝干、果实害虫的侵害,也能引起枝干主枝流胶。(3) 根部病害,使树体生长衰弱,降低抗性也易发生流胶。(4) 机械损伤以及重修剪造成的伤口也能引发流胶。(5) 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排水不良、灌溉不当、土壤黏重、土壤盐碱化或酸化、土壤缺镁等也可能出现流胶。(6) 砧木与品种的亲和性不良,也容易造成树体不健壮,出现流胶。
3、防治方法 (1)及时防治桃园的各种病虫害。芽膨大期前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及时防治各种害虫,尤其是树干和果实的病害虫。(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