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30,零下22摄氏度,沈阳铁路局通化工务段工长荣传刚检查了一下装备,嘱咐7位同事做好防护,然后就一起出发了。汽车把他们送到70公里外的工区。在那里他们要抬着2台探伤仪步行往梅集线方向,在4个小时内对8000米普轨线路“体检”,找出轨道出现的伤损,做相应补修,保障列车运行。
通化工务段地处长白山脉的高寒地区。严寒时时威胁着探伤工,这也是东北地区探伤工面临的挑战。
“并不是所有的铁轨都需要这样探伤。”荣传刚给记者科普铁轨知识,“现在的高铁轨道采用新型接轨,几公里一个接头,每25米1个焊点,是焊死的。老式铁轨12.5米1个接头,所以跑起来有哐当哐当的节奏声。”通化工务段管辖的铁路正线1010千米,站线358千米,道岔1226组,有沈吉等9条线路,部分线路设备陈旧,磨损、断裂成为列车隐患。
7个人有3个防护员,一前一后一中,间隔800米至1000米,目的是监视来向列车,以对讲机和卫星电话为联络,以防意外。另外4个人,2人一组,技术探伤。
线路空旷,寒风凛冽,荣传刚边走边拿小铁锤不断敲击钢轨听声音。“红旗号执机组”党员探伤工宫伟辉念着口诀,“接头站停看波,小腰慢、大腰匀速探”。执机助手程洪涛和张海军每到一处钢轨接头和道岔处,都要用小镜子向暗处照射。有时要用双手扒开积雪,拆下沉重冰冷的接头夹板,仔细探测。如果发现有问题的铁轨怎么办?“轻伤的就上夹板,在轨道中间的轨墙上用钻孔机打6个眼,用螺栓拧死。重伤的就要割下来换新轨。”荣传刚说。
来到通灌线特殊段,长2公里多的路段有桥梁有隧道还有曲线。**技师、被誉为“钢轨神探”的全路学习型标兵宋修斌不时提醒大家,“精神起来,精神起来!”钢轨探伤仪显示器不时传出报警声,一条条波形条纹在屏幕上跳动。“这是A超,显示波纹的。A超中显示有问题的波纹包括上下斜裂纹、水平裂纹等。铁轨经列车挤压会在头部出现气泡,造成内部伤,就要仔细作出标记,通知养护维修车间处理。”宋修斌告诉记者,“这项工作需要专心,几个小时连续不断盯着探伤仪上的图像”。
天寒地冻,在野外一待就是5个多小时。几个工友的眉毛、鬓角都挂上了冰霜,走到积雪厚的地方,鞋里时常灌进积雪,手脚冻得生疼。由于受到作业时间的限制,他们要抢着时间在列车通行的空当内完成作业,探伤工顾不上吃饭,只能带着干粮,就着冷风充饥。
傍晚,他们拖着疲惫不堪的双腿登上返回的汽车。荣传刚感慨地说:“春运期间,虽然我们感受不到车站的人潮汹涌,但我们辛勤的劳动能够保障千千万万的旅客回家,这很值得!”
2010年,经朋友的引荐,来到湖南嘉禾县加入福顺机械实业有限公司的陶圣恩和他所在的公司,遇到了****的危机。
福顺机械主要生产水泵、油泵、风机风扇产品。2010年,创立不久的公司很快遭遇到制造业的寒冬,导致公司处于半瘫痪状态,工资也不能正常发放。许多员工选择了跳槽。
负责设备装置检修等工作的陶圣恩来自四川南充市。毕业于四川绵阳市青年职业中专学校的陶圣恩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才从广东来到湖南,就碰上了企业的低谷。
是离开福顺回广东去?还是继续留下和公司共渡难关呢?他左思右想,选择了留下来,带领剩余的13名员工,打算用改良设备的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
在经过一次、两次、三次的改良失败后,他的队伍中有3个人放弃了,离开了公司,在第四次改良失败后,公司老板肖晚生找到他说:“小陶啊,放弃吧,我看你这样没白天黑夜地做,而且还不拿一分钱工资,我心里都过意不去了。”
倔强的陶圣恩没有选择放弃。经过第五次、第六次失败后,2013年,由他牵头研发的《射芯机的砂模架》被广东一个客户看上并签下了一批订单。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性能在国内同类产品中优势明显,这让客户十分满意。公司的订单变多了,逐渐渡过难关。
2014年,广东一个客户下了一批订单,但陶圣恩在试制几个样品后,认为原来的设计不合理,就免费为客户重新设计,并将方案反馈给客户,也没有趁机提高产品价格。产品生产出来之后,性能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客户十分满意,并承诺以后这项订单专属福顺所有。
“我们这个锻铸造行业,技术要求原本不高,所以利润也不高。以前,我们这里的工人一个人只能管一台机器,现在,每个人至少可以管两台机器,多的可以管3~5台。通过技术改造,既提升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整体利润。”公司董事长肖晚生反映,厂里有70%以上的机器,都是经陶圣恩亲手改良的。
风扇前壳铣床是福顺公司必不可少的一套设备,但是该设备有个大的弊端就是必须得有人守着,费时又费力,为了能大限度发挥设备的作用,陶圣恩决定拿它“开刀”。
福顺公司员工刘生目睹了这一经过。他说,改良这套设备的时候正是7月,全年热的时候,而且蚊子特别多。陶圣恩每天晚上在办公室里面对着电脑查资料、画图纸。担心汗水滴下来弄湿图纸,他就在脖子上缠着一块毛巾。白天,就把设计好的图纸在设备上反复实验,包括一颗螺丝的安装他都要亲自动手。两个月下来,陶圣恩整整瘦了15斤。
改良设备虽然成功了,但是陶圣恩并不满足,他一边结合工厂实际,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进行实用型产品的开发;一边将自己的科研产品向申请专利,使自己的设计得到法律保护。
自2013年9月3日**次拿到《射芯机的砂模架》的专利证书起,截至2016年11月底,在不到3年里,他已领到了《卧式多级泵出水段铸件》《平衡机的去重装置》《风扇前壳钻孔机》《风扇前壳铣床》《风扇花兰的钻孔固定装置》等23项专利证书。其中,有20项实用型专利,3项发明型专利。
拿了这么多专利的陶圣恩早已是别人眼里的技术大师,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仅有中专学历的他要比那些专业人才多付出数十倍的努力。
“我没有上过大学,有时候面对客户提出的问题一筹莫展。但是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我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然后针对遇到的问题去找解决办法。”陶圣恩轻轻地打开抽屉,大大小小的50多个笔记本映入眼帘,有的纸张已经泛黄。
“这些笔记本见证了我的学习历程,上面的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还在找办法解决。”陶圣恩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们对我来说就是珍宝。我就是喜欢钻研它们。”
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的雷衍发在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看到家乡锻造、铸造企业仅关注传统产品的生产制造,对科技和市场了解较少,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链的国际化合作方面仍有拓展空间。2011年10月,他回乡创办了精工锻铸造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汽车、船舶等液压精密机械设备配件生产。目前,该公司还以5位大学生为研发核心,组建了高科技攻坚小组,2012年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2013年又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这些专利技术的应用,使企业产品报废率由10%下降到了2~3%,劳动效率提高了20~30%,产品畅销美国、法国、新加坡、巴西等,并与国内知名汽车厂家和造船厂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
突然而至的小雨,把华润集团枣阳迎驾山风电场副场长邹瑞浇得心焦。4月19日天一亮,邹瑞就爬到迎驾山上,一台机组一台机组地检查。
邹瑞知道,风电场不能有一点儿闪失,它关系着枣阳市转型发展的试验。
苦恼
就在邹瑞在山上忙碌时,枣阳市委书记陈东灵也正忙着接待武汉枣阳商会会长吴强阶率领的企业家经贸考察团。
陈东灵急。枣阳经济在经历3年超过20%以上增长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来枣阳考察的企业家少了、企业订单开始减少、企业资金更加紧缺。
兴冲冲出去招商的干部回来抱怨:“传统的招商引资不行了,项目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怎么招商?”
陈东灵何尝不知道这些情况?经济进入新常态,投资、消费、出口面临下行压力。老动力不起用,新动力尚在孕育。
但县域经济再也不能走拼投入、拼土地资源、拼环境的粗放式增长老路;论科技创新要素聚集能力,县域又天然不足。
试验
迎驾山,南阳盆地进入襄阳的风口,年平均风速5.9米/秒。
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数次考察之后,投资5亿元,在此安装了33台单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风电机组。
把污染大、能耗高的落后产能淘汰掉,引进新的市场主体,重新认识枣阳已有资源并把它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绿色发展。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压力太大。经济指标上不去,考核时过不了关,咋办?
淘汰与新上并举。170万吨钢材、15万吨水泥、3万吨酒精的产能被淘汰,近60家污染治理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关闭。“每台机组转一圈就是3度电。”邹瑞说,华润集团迎驾山风电场今年1月投产至今,累计发电2400多万千瓦时。
中国风电集团、华电集团、阳光电源等6家企业,投资72亿元,建设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等通过省发改委审核,开工在即。
只要肯动脑,转型动力总是多。
稻谷,湖北哪里都是。枣阳引入中兴通讯,围绕大米建起一整条产业链——大米加工、稻壳发电,米糠提炼油……去年中兴通讯枣阳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7亿元。
借智
枣阳天双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形成生产淀粉7.2万吨产能,每生产1吨淀粉就要产生7—9吨臭气熏人的废水。污水里含有2-4%淀粉。
董事长刘健刚一直郁闷,污水处理要花钱,淀粉浪费更心痛。
投入2000万元与河南工业大学合作,先发酵,将污水里的淀粉转化成沼气,再用沼气发电。
现在日产沼气3万立方米,污水也处理干净了。去年发电量1616万千瓦时,发电机排气余热二次加热污水,每年可节约煤炭1600吨。
枣阳突悟。设立科技创新专项,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全自动多功能数控刹车片无尘钻孔机”等4个科技攻关项目进入省级科技创新基金支持项目之列。
想干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干的人永远在找理由。陈东灵说,市场和问题导向,政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经济转型这条路,还要深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