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KA库卡机器人驱动电源00198259
现货销售,提供维修
销售维修电话:020-29131671
▄▄▄▄▄▄▄▄▄▄▄▄▄▄▄▄▄▄▄▄▄▄▄▄▄▄▄▄▄
正文 中西医汇通之路(1)
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5 本章字数:886
中西医汇通之路
当然,张锡纯也不是每天只是看病啥也不干了,他也像中国传统的文人一样,喜欢新事物,喜欢呼朋唤友、游山玩水。
没事儿的时候,张锡纯也和朋友们出去逛逛。当时沈阳很热闹,沈阳有个北市场,类似于北京过去的天桥,练跤的、唱戏的、说书的,都在那里,现在**的说书大师单田芳的母亲,当年就在沈阳名噪一时,艺名似乎叫“白玫瑰”。
有一次,张锡纯和朋友去了沈阳城东的万泉河,被那里优美的风景所吸引,他在书中记载道,那里是“平地出泉若干,汇而为泽,广四五里,泽积满则流而为河”,“尽种荷花,有堤相通,堤势蜿蜒曲折,分歧旁达”,“缘堤两旁皆植杨柳,泽之四面亦多杨柳互绕。水上楼台数十处,皆极工巧华丽,或为歌馆,或为茶社酒亭,分住起中。当荷花开时,乘轻舟游泳其间,柳荫垂绿,莲蕊飘香,舟行缓缓,风浪无惊,时闻歌韵悠扬,管弦清越,四五契友围坐谈心”,当时,张锡纯和朋友们在如画的美景中,畅谈人生,兴起时,他还写了一首诗:
奉城胜地属东隅,乘兴遨游纵目初。
跨水飞桥虹倒影,缘堤曲径蚁穿珠。
莲花世界真香国,杨柳楼台入画图。
几度万泉河畔立,恍疑仙境是蓬莱。
从中可以看出,张锡纯对诗词也很有心得。他的很多诗流存至今,其中很多首是与友人游山玩水或谈古论今时所作的,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各界人物,都和张锡纯有着密切的往来。
有网友问我,为什么不写这些医生的家庭生活,他们的妻子如何呢?
其实,过去的人对自己家庭的介绍确实不够,张锡纯的情况我倒是知道一点儿。张锡纯的妻子姓王,是山东栖霞人,曾经在日本留学,是个知识女性。张锡纯的儿子后来也是位医生。多说一句,张锡纯在北京、天津、沈阳都有很多的传人,现在不知道传承如何了,如果这些人手中有关于张锡纯先生的资料,其实应该贡献出来,不要让一代大医的任何线索湮没在历史中了。
在张锡纯那个年代,西医已经进入了中国,这个时候,每个中医界的人士,都会感觉到压力。
正文 中西医汇通之路(2)
更新时间:2010-1-12 10:03:17 本章字数:904
当时,中国人被西方列强的洋枪大炮打晕了,彻底没有了自信心,对自己国家的文化开始极度怀疑,这种怀疑一直持续了近百年,直到今天还有影响。其中就包括对中医的怀疑:我们的中医行吗?我们的中医和西医比起来,太简单了?中医怎么像是巫术啊?中医到底有用吗?
在民国时期,几次有人要政府取缔中医,全部采用西医来治病,当时的国民政府差点儿就同意了这个主张。
那么,中医到底能行吗?
面对这种质疑,张锡纯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他们,张锡纯的每个医案都是十分有力的证明:中医是能够治病的,中医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
但是,对于西医呢?西医是我们的敌人吗?
现在,也有很多的中医人士说自己是“铁杆中医”,一味反对西医。
那么,张锡纯会怎么样对待西医呢?
张锡纯胸襟开阔,他从年轻时就仔细地研究西医,他认为西医有很多理论和方法是合理的,而且,和中医也有相通的地方。
张锡纯主张走一条中西医汇通之路。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不仅记载了大量的本草内容,还将很多当时能够见到的西药也列在书中,写明了药性、如何使用,以及自己的心得,虽然这些药有很多我们今天已经不再使用了,但是张锡纯的思路却是很可贵的。
比如,论述到阿司匹林的时候,他说“其味甚酸,其性最善发汗、散风、除热及风热着于关节作疼痛,其发表之力又善表痧疹”等,从这可以看出,张锡纯似乎想把西药按照中药那样整理,然后为自己所用。
张锡纯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诊病的时候,经常在方子里面加入西药,这在历代中医里面是独树一帜的。
当时有个少年患了温病,结果治疗得不及时,变成了阳明腑实证,就是大便燥结,身上发高烧,张锡纯一诊脉,脉象有力,同时还有点弦。
这个时候,张锡纯就给患者开了白虎加人参汤,这是张仲景的方子。为什么要加人参呢?是因为这个患者的正气也不足了。张锡纯用生石膏是很有技巧的,不是随便乱用,用的时候该量大就量大,但是如果正气不足,他一定会配合扶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