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区,温泉和隐伏的热水排泄点往往出现在两组以上断裂的交汇处。因此,在普查山区隐伏地热田,可首先选择经济上需要,地质上有远景的地区,采用1:10000至 1:50000比例尺的航空像片进行局部断裂构造分析。在解释的断裂构造交汇区的沟谷中,采用电法、地球化学方法和30米浅井地温控制剖面测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是否需要进行钻探,以及关于具体井位的建议。在覆盖层较厚,面积较大的平原盆地,要开展成图比例尺为1:50000至 1:100000的局部重力测量,选择重力高异常区、重力梯度带或梯度带的交汇区,以此提供试验性普查钻井井位。油气田或煤田的地热梯度异常区也可以作为中低温地热田勘探目标。 我国地热能分布 我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据国土资源部初步评价,我国浅层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95亿吨标准煤,年可利用量约3.5亿吨标准煤;常规地热能资源量相当于8530亿吨标准煤,年可利用量约6.4亿吨标准煤;干热岩地热能理论资源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约为2013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多万倍。 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地区;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分布在华北、松辽、四川、鄂尔多斯等地的大中型沉积盆地之中。 地热水回灌,是把已经使用过的地热尾水注入含水层中,这不但可以补充因开采而大量减少的地下水,避免地面沉降等自然环境危害,还能够保持热储层压力,形成新的循环,让地热水得到持续利用,从而在每次循环中,将地热水带到地表加以利用,使地热能够源源不断地长久供应,提高地热井生产能力。此外,进行地热尾水回灌,还可以避免因尾水乱排放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谓一举三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