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灯光比较而言,电脑灯有非常多的优点,列举一些最为显著的: 1、电脑灯光设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数码信号DMX192信号进行控制,兼容性好,控制精确快速。 2、电脑灯光设备可预置编程程序,精确走位,自动控制,为使用者控制灯光系统提供极大的方便。 3、电脑灯光可实行实时控制,操作者可根据临场情况进行灵活控制,控制方式的灵活性好。 4、电脑灯色彩纯度高,颜色变化丰富,一般可达几十种,能极为**地为舞台渲色,而颜色由内置的镀膜色片提供,避免了传统灯具通过换色片换色的色彩失真和颜色种类少的缺点。 5、电脑灯的灯泡亮度全部实行线性调整,强弱变化的层次感好。灯泡寿命长达2000小时,避免了频繁更换灯泡的麻烦。 6、电脑灯图案丰富,通过三面棱镜控制,可以为舞台带来丰富的图案变化和多变的光束摆动,是传统灯无法做到的。 7、电脑灯频闪速度可调,1-10次/秒,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实行直观**的控制。 8、电脑灯普遍可实行X轴450°Y轴270°的移动,能将光束投射到动感听音区任何一个角落,且移动速度快。 9、电脑灯具备自动光电侦测归零,很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同步性,使得灯光系统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以上只是电脑灯光与传统灯光设备比较的部分优势,但电脑灯光也有有待提高的地方,比如灯泡亮度(传统灯只需加大功率的灯泡即可,电脑灯则要使用更先进的电机和镀色片以及镜面等元器件并解决散热问题才能将亮度提供少许)。 20世纪初瑞士舞台美术家A.阿庇亚及英国导演、舞台美术家戈登·格雷先后提出了灯光艺术造型理论,要求灯光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与节奏感。实践证明它为灯光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现代派的演出中,未来主义和表现主义的演出都很重视舞台灯光的作用。如利用闪烁的灯光制造出动荡的舞台气氛;以切光代替闭幕,制造舞台上的蒙太奇场面等。20年代德国导演E.皮斯卡托首先在舞台上使用了电影手法。50年代中捷克斯洛伐克的舞台美术家J.斯沃博达创造了多屏幕、多层次多角度的投映技术和不同的灯光塑形技术,从而丰富了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促进了灯光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宋代以后,舞台上就曾使用过人工照明,清代张岱的《陶庵梦忆》有文字记载,彩灯也始于宋代。刘辉吉在演出《唐明皇游月宫》时就使用过灯光变化。清代后期,宫中和民间都在演出“灯彩戏”。光绪十年(1884)慈禧寿诞时,一次演出就用去蜡烛448枝,而民间演出的《牛郎织女》也用了许多喜鹊灯。辛亥革命后,中国剧场一般使用汽灯或电灯照明。从1933年上海上演《怒吼吧,中国!》时起,中国舞台上开始建立了舞台聚光投射系统。1954年后,先后建成了一些符合国际标准的剧场,引进并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舞台灯光系列,发展了中国独特的幻灯表现艺术。 4.电脑灯的使用特点 电脑灯的光源一般是气体放电灯泡提供的,输出的光是高色温光(5600~6300k),而普通灯具输出光是低色温光(2900~3200k)。因此,电脑灯一般适用于作为效果灯使用,通过电视摄像机(色温一般调整2900~3200k)能够产生奇特灯光效果的优美电视画面。另外,由于电脑灯的造价较高,就造就了它的流动性使用特点。它不可能像普通灯具那样固定在演播室里,而是要根据节目制作的要求,随时更换使用位置和场地。流动过程中要不断地运输安装,极容易造成灯具的损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