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物流企业
管理水平低利润少
一个门面、几张桌子、几部电话机,再加上几辆车,这是目前海盐不少物流企业的现状。
近日,记者在海港物流园里见到了某物流公司总经理吴发根。吴发根告诉记者,公司主要经营长三角区域的5条专线,共有12名员工,每个月的业务量1万吨左右。
问及企业效益时,吴发根长叹一口气后说:“业内人都知道,干我们这行成本太高。去年,公司仅油费、车辆修理费、保险费就花了150多万元。车辆损耗也大,一辆50多万元的车,最多跑8年就‘退休’了。”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也直接降低了企业利润,“而且现在招人容易留人难。”
县物流协会的一名负责人透露,目前海盐物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很多物流公司仍处于传统物流阶段,管理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服务也不够好,绝大部分公司还处于拼价格阶段。
**现有理念
提升服务水平
据海盐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海盐大多物流公司都是第二方物流,即为社会提供运输、仓储等较为单一的服务,还有一部分是层次较低的第三方物流,这些企业既承包供方物流,又承包需求方物流,并且一般以合同方式规定这种承包形式,因此也叫合同物流。
浙北物流信息交易中心负责人崔洪洁表示,物流业未来将朝着高层次的第三方物流发展。“工业企业可以把运输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来完成,这些公司可以把物流服务与工业企业的生产链条紧密结合,生产链需求的原料会准时送到,产品一经生产立即送出,企业甚至可以不需要仓库。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企业支出,而且还能转移生产风险。”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要寻找“突围”之路,实现向高层次第三方物流的转变,海盐物流业可以借鉴周边城市高端物流企业的运行经验,**现有的服务理念,从拼价格的“泥沼”中走出来,规范服务标准,引进高端物流人才,加快构建信息化网络的步伐,为企业提供包括采购、制造、分销、配送、信息等各个环节的***的物流服务。
第四方平台服务物流企业
1998年,美国埃森哲咨询公司率先提出第四方物流概念,第四方物流专门为物流的供需双方和第三方物流提供物流规划、咨询、物流信息系统等方面的服务。今年3月底,浙北物流信息交易中心投入试运行,致力于帮助工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业服务水平。运行3个月来,该中心对“两业”的推动作用得到显现,平均月交易量达6000多吨,交易成功率为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