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成为至关重要的议题,而土壤污染治理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这使得修复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如难度大、周期长、资金需求高。目前,修复资金主要依赖公共部门,导致了“企业污染、政府埋单”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资金预提制度的建议应运而生,该制度旨在强化企业的防治责任,推动土壤污染治理工作。
强化企业的防治责任至关重要。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同时也是土壤污染的主要责任方,有义务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和修复。应明确企业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主体责任,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措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土壤和地下水安全。此外,为避免企业无力承担治理费用的情况,应建立相应的资金预提制度。
其次,合理确定预提比例是制度的核心。应根据企业类型、规模和污染程度等因素,科学设定修复资金预提比例,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可能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减轻对公共资金的依赖。
为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政策激励不可或缺。对于预提资金以及实际投入的修复治理费用,政府应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加计扣除,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国有工业企业,将其修复治理费用纳入经济效益指标考核,可激励企业更主动地承担环境责任,推动整个产业的绿色转型。
此外,将在产企业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责任落实情况纳入绿色工厂、绿色园区认定要求与评价指标,对推动企业主动披露污染情况、进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这有利于营造企业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积极开展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资金预提制度,不仅可以强化企业防治责任,实现污染治理的多元化投入,还可以给予政策激励,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这将有助于实现“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的战略目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将有利于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建立资金预提制度是当务之急。需从强化企业责任、确定合理预提比例、政策激励、纳入认定要求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唯有如此,方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资讯来源:中联环保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