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当今主流的先进制造模式。但是,国内汽车行业真正做到把精益融入日常管理,将精益管理常态化的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天行健精益生产顾问分析如下:
1、企业关键决策人没有理解精益的价值,遇到阻力时,缺乏定力。
这里的关键决策人有些时候是CEO,大部分时候就是老板,当老板没有深刻理解精益的价值时,容易受到内部管理人员的观念的影响。精益管理追求**,持续**浪费,企业推行精益是一件有挑战的工作,势必对内部观念传统的管理人员造成冲击。所以,他们会想尽办法去阻止企业推行精益管理,当然他们给出的理由一定是很有道理的,要么是跟生产交付有关,要么跟人员稳定有关等等。企业老板如果缺乏对精益的深刻理解,不清楚推行精益给企业带来的长期价值,极容易动摇对精益管理的推行信心。
2、企业内部精益人才缺乏,改善之势尚未形成,内部保守力量仍很强大。
近几年去不少企业拜访、诊断和培训,有一些是精益自主推行多年遇到困惑的,有一些是请咨询公司合作多年,取得非常显著的进步以后,维持管理遇到困难。在探讨的过程中,大家都会聊到一个话题,就是企业内部的精益人员的调岗和流失,造成内部精益改善工作缺少专业人才推进。随着精益人才的流失,企业内部精益改善工作无法持续,如设备清扫活动、改善提案活动、焦点课题活动等,已经执行不彻底或没有再执行。这是非常可惜的。
精益管理的理念本来就没有被全员接受,改善的势能不够强大的时候,因为专业的精益人才的流失,没有人推动以后,内部拒绝改变的保守势力就占了上风,不做精益项目、不用完成有挑战的改善指标的想法成了主流。大家都乐得轻松,但是企业持续前进的脚步也就停止了。
3、缺少将精益改善活动转化成日常业务的方法。
精益管理在企业真正形成常态化,就是把精益改善作为工作职责写进每个相关岗位的业务清单中,成为日常运营管理的一部分。当所有岗位都把精益当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时,也就不再需要特别的推进人员推动。
部分企业在精益项目结束后,随着外部顾问的退出,内部精益推进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强有力的支持时,组织存在的必要性都会时常被一些部门提出来拷问,精益推进部门的人好像不工作不影响出货,企业也能正常运行。所以,不少企业在外部顾问退出后不久,团队解散或者随着精益人才流失不再补充,这个原本负责内部精益工作推进的部门就消失了。外部顾问带进来的精益改善方法还没常态化,大部分管理者和员工还没养成习惯,无专人推进以后,很容易就退回到引入精益项目前的管理状态。
资讯来源:https://www.leanchina.cn/glz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