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使用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论,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与改进,最终可建立一套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体系,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效率和质量。具体如下:
一、定义阶段
定义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制定项目任务书,了解流程现状、绘制业务流程图,确定关键质量要素(CTQ)等。
1.制定项目任务书
项目任务书主要包括项目的总体目标、项目范围、项目成员及工作安排。不良资产证券化流程优化项目的总体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实现不良资产的按期出表,优化资产结构;项目范围包括从组建资产池到证券化产品发行全流程;项目参与方包括银行内部财务、数据建模、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系统开发、营运等相关业务部门;整个项目周期可安排为3~6个月。为保障项目效果,测量、分析阶段可适当安排相对较多的时间。
2.不良资产证券化主要业务流程
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主要包括静态池数据提取、基础资产池组建、尽调访谈、估值定价、产品设计、申报审批、路演推介、证券发行等8个步骤,具体如图1所示。
二、测量阶段
测量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搜集相关跟踪数据,对定义阶段确定的关键质量要素指标进行定量的测算和描述,同时,还可以运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方法(FMEA)对不良资产证券化全流程涉及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评价分析,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防。
1.关键质量要素指标测量
对CTQ指标的测量,首先应搜集相关跟踪数据,对已经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实际回收及投资者本息兑付情况进行定期跟踪,确定相关指标基线数据,明确基线值和CTQ目标值的差距,以便更好地把握业务现状。
2.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
对证券化各个主要流程环节的潜在失效模式、潜在失效影响和原因、目前的控制手段进行分析,并对风险的严重性、发生频率、可检测性进行逐项打分,从而得出最终的风险排序系数。从风险排序系数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最应该关注的风险主要是估值结果不准确(144)、数据质量达不到评级要求(120)、分层结构不合理(98),这几项风险最终会导致定价结果的不合理(见表1)。
三、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分析现状和目标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考虑到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项目目标为提升定价的合理性,且通过FEMA发现定价的不合理是项目的主要风险,因此,可以运用绘制鱼骨图的方法,从人员、数据、机制3个方面分析可能会导致定价不合理的各项原因(如图2所示)。
在人员方面,估值定价工作需要评级人员具有较高的建模及数据分析能力,同时还需要其对业务有一定的了解,银行内部也应该配备具有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的专业人员建立内部估值模型。如果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够,会对估值的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
在数据方面,评级机构会根据发起机构提供的历史静态池及基础资产池数据,建立估值模型,对资产池未来预期回收现金流进行预测。因此发起机构提供的历史回收数据的数量与质量会直接影响评级机构估值模型的准确性,出现历史数据表现期不够、评级需要的建模关键变量缺失或数据缺失值较多等情况将导致估值出现偏差。
在机制方面,不良资产证券化一般涉及金额较高,银行应建立健全重要事项决策机制,通过审慎决策对评级机构提供的估值定价结果进行认定,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同时,评级机构、投资者等对银行回收能力的判断取决于其对银行业务拓展质量、催收回收手段工具、未来市场环境等情况的了解程度,如果银行未能建立和中介机构的良好沟通机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估值定价的合理性。
四、改进阶段
改进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分析阶段得出的影响发行价格合理性的各项因素,逐个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方案,明确改进事项的优先级顺序,并定期验证跟踪改进效果。
五、控制阶段
为了能够将改进结果持续保持下去,控制阶段应重点关注三项工作:
一是持续、定期监测CTQ指标,发现指标异常波动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二是对优化后的环节进行固化及标准化,形成标准化的信用卡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流程操作手册,操作手册应包括流程目标、参与主体及职责分工、流程步骤及工作要求,在流程步骤中,应体现“5W1H”的原则,明确为什么做(Why)、做什么(What)、谁来做(Who)、何时做(When)、在哪里做(Where)、如何做(How);
三是制定培训计划,对相关参与人员开展培训。
资讯来源:https://www.lxgmgl.com/liuxigemaguanli/33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