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事黄杨木雕动物雕刻,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让我接受了作为一个木雕艺人所应该进行的基础训练。他经常要我做泥人,要我捏现代人、捏古代人、捏神化了的人和那些鬼化了的人。可是我总是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当着父亲面,我捏泥人,可父亲不在时,我就捏牛、马、猫、狗、鹿……因为我认为动物也有灵性,也有感情。人性方面的东西,动物也基本具有,我要用动物来体现人。于是,鸡的啼鸣、鸭的聒噪、牛的哞叫、狗的吠咬、紫燕的呼唤、黄鹂的对唱、云雀的长吟,成了我童年时代的一个奇妙的世界。
在求艺和创作的过程中,认真传承积累了艺术家所必需的学识修养,积极地在雕塑中发挥大胆泼辣、灵悟勤思的长处,不断地探索自我的创作目标、创作个性和创作技法。我始终认为:艺术品不是自然的重复,更不是生活的再版,而是作者心中认知的幻化与物化,是将一个个具有韵味,让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和动物,别具一格、独具魅力地展现出来。这显然是一种心灵的渲泄,是一种精神的创造。
在创作艺术作品的时候,在从事动物雕刻的时候,借助动物题材表现一种意境,同时也有赖于动物造型形象。对于所雕塑的动物造型,既要正确,又要生动,更要有鲜明的个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要带有一定程度的夸张和变形。就拿我们经常雕塑的牛来说,它本身来说应该是很雄壮的,但通过艺术加工之后,它就能更能够表现出非常强劲有力的一种美。如迄今所发现的历史上最早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壁上原始人所刻划的野牛,以及我国汉、魏(公元前206-265)壁画中的耕牛,几乎都被公认为非常精湛的艺术品。
因为,这些艺术所显示的形象,比生活的原形更概括、更提炼、更典型。显然这些严谨的造型,既要由表及里的洞察能力,又要掌握忠于对象而不受自然形态束缚、敢于**的造型手段。自然,这个理论容易说,容易懂,但是具体到艺术实践,要创造艺术的典型却不是容易的事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恪守“师造化,夺天工”这个艺术创作规律。这里关键是一个“师”字和一个“夺”字。“师造化”必须尊重客观事物,要做到“无我”。而“夺天工”必须做到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关键要做到“有我”。这就是“形”与“神”之间的辩证关系。
只有掌握了这种辩证关系,我们就能够运用智慧和巧思,能够把客观的事物与主观的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得以**地表现,从而使艺术的形象超出自然形态之外,从形似达到神似,以臻“神游象外”的艺术境界。
在动物雕刻中,无论是飞禽,或是走兽,虽然雕的不是人,却往往寄托着雕塑家对于人生的认识和期望。也就是说,在这些动物雕塑中,反映着作者的人生观和哲学思想。我始终觉得,好的艺术品几乎都是作者美好理想和努力创造的艺术结晶。山东石雕厂家http://www.lysbsd.com/
资讯来源:
www.lysb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