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最普通不过的事。但很多老人随着年龄增大,步态开始不稳,走路也走不好。这仅仅是人体老化的表现吗?可能预示哪些病?又如何应对?接下来一一为您解答。
走路不对会致病
走路姿势不正确,不仅不好看,还会引发身体疼痛、僵硬,影响工作、学习。日本品川志匠会医院副院长、昭和大学医学部整形外科客座教授平泉裕表示,这种伤害往往是潜藏的,不易被发现,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情况进行判断:
1.走路或站立时,胳膊总是不自觉地置于身体前侧;
2.经常驼背;
3.性子急,走路时身体前倾;
4.等红灯时,总将重心放在一条腿上;
5.无法走直线,总爱偏向一侧;
6.总用一侧背包。
若出现以上两种情况,就表明你的走路姿势存在问题。特别是亚洲人,更要引起注意。因为亚洲女性容易盆骨前倾,走路时支撑腰部的腹肌无法发挥作用,致使腰部负担大;男性则容易驼背,双臂垂在身前,使颈部和腰部受力过重,引起疼痛。
因此,平泉推荐靠墙站立法矫正身形:后背贴墙站立,双目平视,下巴回收;肩胛骨和盆骨有意识地靠墙,张开胸部,腰部和墙壁留有一拳的距离;伸直双膝,双臂自然下垂,与地面垂直;挺起上半身,感觉身体在往上提。可在家中反复练习这个姿势,直到身体记住它,**不用靠墙,也能拥有**的站姿。此外,走路也要保持身姿挺拔,在逛街时看到镜子,可以检查一下体态:从正面看,肩膀左右高低相同,颈部和脸部不歪向两侧;从侧面看,人没有弯曲,不驼背。
“步态不好”预示哪些病?
(1)发生过脑中风的病人,行走时一侧手臂弯曲内收内旋、贴近身体,同侧骨盆上抬、下肢伸直拖地向外划圈;(2)脑瘫病人行走时双膝内侧相互摩擦、行走缓慢拖行,呈现剪刀样的步态;(3)小脑病变患者多表现为笨拙蹒跚、躯干摇晃的宽基底步态,不能沿直线行走,尤如醉汉,闭目时因缺乏视觉纠正而症状加重;(4)一些罹患基底节疾病存在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行走时四肢会出现不规则不自主地扭转、徐动;(5)帕金森病人步态缓慢且僵硬,可见低头弯腰、屈肘屈膝、手抖腿抖等特殊姿势,常以小碎步前进,起步时较困难,不能骤然停止和转身,遇到场地受限或要求同时完成另一件任务时,双脚像是被粘住、冻结在地上一样。(4)行走时一侧脚尖下垂、抬腿幅度增高,状如跨过门槛,可能提示单侧的腓总神经麻痹;(5)深感觉障碍,如维生素B12缺乏或糖尿病所致周围神经病的患者,常常存在脚接触地面的感觉丧失,因此行走时会将脚抬高、向前踢出、而后重重踩到地上以便感知脚的位置,在黑暗环境中因缺乏视觉纠正会明显加重。(6)行走时挺腰凸肚、臀部左右摇摆蹒跚,称为鸭步,常见于肌病患者。
走路姿势好,不伤腰和腿
日本医疗指导员夏嶋隆在“日本经济新闻”网站载文,介绍了几种情况下的走路技巧,能够防止疲劳,保护腰腿。
1.在室内走路。
错误:在室内行走的时候(光脚或穿拖鞋),如果能听到“咚咚”的声音,就证明你在用后脚跟着地。在迈出脚前,人体会弯曲前脚掌支撑体重,牵连小腿肌肉紧张起来;迈出脚后,后脚跟先着地,脚趾向上弯曲,安定性较差,会减弱足弓缓和冲击的能力,给膝盖和腰部带来负担。
正确:在迈步时,后脚不深踩,用足尖轻轻碰触一下地面即可,注意放松小腿肌肉;迈出后,用全脚掌着地。这样,小腿肌肉在松弛和紧张间切换,有助于血液循环。应注意步幅不要太大。
2.上下楼梯。
错误:上楼梯时,如果将前脚和上半身的重心放在同一侧,不但会使身体不稳,前脚的肌肉还会负担移动身体的压力,加重膝关节的负担。下楼梯时,如果将前脚放在身体的中心线,就会破坏平衡,特别是对于脊柱和盆骨僵硬的人,腿部负担更重,需要扶手支撑。
正确:上楼梯时,两脚间的距离与骨盆相当,向正上方抬脚,避免偏倚至身体中心;应能感受到骨盆发力带动身体上楼,而不是用腿部肌肉;头和脚方向不一,如迈右腿时,头部偏向左边。下楼梯时,两脚间距略宽于骨盆,用全脚掌着地;骨盆随着前脚微微倾斜,灵活运用脊背的力量,头偏向与脚部相反的一侧,稳定身体。
3.长距离行走。
错误:前后挥动手臂的话,背部容易受力,身体很快就会疲劳;另外,步幅会自然加大,不知不觉中就会用脚后跟着地。
正确:上半身保持灵活柔软,略弯曲手肘,感觉肩胛骨在前后运动,向左右摆动双手。为配合双臂和肩胛骨的活动,骨盆会自然向前运动,有节奏地带动双腿,不易感到疲劳。
4.背负沉重行李。
错误:在背着沉重行李时,身体很容易前倾,左右晃动。如果像走“模特步”一样,将前脚放在身体的中心,为保持平衡,肩部和脖颈等部位就会消耗力量,给身体带来较大负担。
正确:关键是缩小承受重力的范围,尽量将行李贴紧身体,双脚间距与骨盆相当,向正前方迈步,这样能够保证身体稳定性。手臂和肩部摇摆幅度小的话,行李也不会被“甩来甩去”,减少不必要的负荷。
推广链接请保留:https://yiyuan.99.com.cn/tyjzbdfyy/yyzj/141052.html
资讯来源: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