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T生产管理系统在日产生产方式中,规定了以下四个产品制造的应有的模式: (1)全数保证后道工序所必须的质量;
(2)只在必要的时候制造后道工序需要的产品;
(3)用最少的资源人、物、设备进行制造;
(4)重视人才。
那么所谓现场管理中的这些应有的模式中,哪些是常见的模式呢?
1.全数保证下一道工序所必需的质量
所谓全数质量保证,说的是采用合适的方法确保所有产品已确定的保证项目保持在已确定的JIT精益生产质量标准范围内。这也可以说要树立“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观念,质量意识贯彻于整个工序、不制造不合格品、不向下一道工序流送不合格品、还应维持管理这些状态。而且,应提高操作者每个人的工作技能,各自负责实施已经标准化的工作任务,100%地保证每个人的工作情况能在所制造的产品中反映出来。另外根据设备的条件,当不能控制质量时,应坚决实行计划性不预防、保养措施,以便形成不生产不良品的条件,保证产品100%在产品规定的标准值内进行生产。
在设定标准操作方法的过程中,如果有很难贯彻质量意识的工序操作,则应将这些情况积极地反馈给技术部门,从根源上进行纠正。
也就是说,现场管理中的质量基准的铁定原则可以说是:必须实行标准化操作,在源流指向中必须排除不合格的因素,坚持下一道用户是客户,**保证不制作合格品、不流送不合格品,将质量意识贯穿工序。
2.只在必要的时候生产下一道工序所需产品
这就意味着应遵守已设定的标准(操作、库存、生产步数)有条不紊地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而且,决不能留有生产过剩的余地。客户仅需要一个产品,生产之产出一个产品。
也就是说应在库存量最少甚至0的状态下运作。库存不仅需要充足的货架和保管空间,而且需要暂时性的往仓库搬运,而掌握库存数量的耗费更是发生浪费工时及浪费成本的主要原因。另外由于库存品中还存在质量不良及操作迟缓和设备故障等隐患,还要负担无用的重新制作的人员等,其结果就会发生很大的成本开支。
说是库存品实际上是将所有的浪费隐藏了起来。由于这种过去的浪费是很难作为现有的浪费被发现,所以有必要在库存最少量的前提下进行生产。因此制定能够顺利地对应对生产数量和种类变化的生产工艺(人与设备的集约化),积极地推进工序时间的缩短、技能的提高和扩大是非常重要的。乾元坤和科技编辑,http://www.qykh2009.com/prodetail_12.html。
资讯来源:
乾元坤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