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翻译作品的编辑,要判断一个译者是否有责任心,并不太容易。我认为可行的办法,不外乎四种:1、根据译者以往的表现(译者以前的翻译记录可以说明一些问题);2、如果译者以前从未翻译过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他就不会是一个好译者),那么通过深入地交谈,也能感受到译者对翻译的基本态度;3、让这位译者翻译几页原著,这能很直接地反映译者的译文水平(不过这个结果未必是可靠的);4、询问译者对翻译时间和译费的要求。
不少出版社对于上述四点并不以为然。他们强调的,往往只是速度,“要的就是快,要迅速推出,占领市场”。的确,对于专业技术书而言,实效性的确是重要的,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保证其质量。——以计算机书为例,即使是计算机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你也只能在一个软件新版本发布至少两个月之后,才能见到相关的书籍。但在国内,拿着软件的测试版写正式版的书根本不算什么,拿着软件4.0的版本,写5.0的书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这种关于速度的不正之风吹到引进版的翻译上,就变成了只给译者短促得不合理的翻译时间。甚至,我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凡是能够接受极短的翻译时间的译者,大致就可说明他是不会负责任的。因为要想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译完整部书,译者就必须妥协,就只能不求甚解、含糊其辞、得过且过,最终错误百出。
低劣的图书质量,已经让人对出版业中的“高速度”感到厌烦。读者完全能够接受——甚至是期待着,我们的出版社能把出书的速度降下来。没错,好的译者是那些不肯做任何妥协的译者。而“好”,通常就意味着大量的工作,意味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值得付出的代价:实效性没有因此而丧失,只是趋于合理,读者则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好的译著——优美的文字、专业的术语、个性老到的语境和韵味,以及有价值的信息。
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www.chinatransyx.com里面有很多图书翻译质量文章讲解
资讯来源:
英信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