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电力网讯:7月的呼伦贝尔草原水草丰美、风景如画,露天矿采掘场中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系统正在高速运转,黑色的煤炭通过8.5公里长的封闭输煤皮带被直接送到电厂,没有想象中的煤灰飞扬和黑烟滚滚,只有不断起伏的挖掘机和远处“喷吐”着白色水蒸气的烟囱昭示着这里的工作状态,而外围排土场上复垦的绿草已然如茵……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国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伊敏公司”)调研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伊敏多年来数次‘突围’,成功走出了煤电一体化发展道路,推进了大型煤炭矿区循环经济产业化发展。”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张宏如此评价道,作为****、目前规模**的煤电一体化企业,伊敏模式已成为公认的循环经济样本。
“打造大型煤电化能源基地。”这是伊敏公司“十二五”规划的愿景,也是整个华能集团正在谋划的布局。而其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政府和公众有机会重新认识火电的排放水平和煤电之间的关系,为未来能源工业发展格局和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提供一个新思路。
联营突围:**中国循环经济新模式
58年前,一个在呼伦贝尔大草原放牧的牧民偶然间进入鄂温克旗区,在肥美的水草下发现了煤炭,1976年7月伊敏公司的前身伊敏河矿区建设指挥部应运而生,但其真正兴盛起来却是因为煤电联营。
1989年3月,国务院批准将伊敏河矿区作为国内**家煤电联营试点单位,25年间伊敏公司已成长为目前全国规模**的煤电一体化企业,电力装机340万千瓦,煤炭产能2200万吨。彼时超出人们想象的“煤电联营”一词,如今却因煤、电、水、灰、土、热循环利用的伊敏模式而变得清晰起来。
“以伊敏电厂每年耗费1300多万吨煤炭来算,如果用火车运输,每3个小时就要有一列火车负责倒运煤炭,而我们用这套从德国克虏伯公司引进的设备,将煤炭开采出来后破碎,然后用皮带将煤炭直接送到电厂发电,这样既节约了煤炭运输成本,也缓解了煤炭铁路运输带来的巨大压力。”伊敏露天矿矿长李树学指着正在露天矿采煤面工作的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工艺系统告诉记者。
此举的更大好处在于,打破了电厂与煤矿的传统行业限制,使两者协调、有序、可持续发展。伊敏公司总经理郑怀国算了笔账,对热值较低的煤炭来说,用自己的煤炭发自己的电,利润会增加4-5倍,而用自己的电生产煤,吨煤生产成本可以节约1元左右。
而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效益面前,如何确保煤矿与电厂不会因为利益分配问题“闹分家”?伊敏的办法是压缩管理链条,把以往各基层单位的分散管理、自主经营整合为人财物和计划的集中管理、统一经营核算的扁平化管理,同时注重培养跨行业、跨专业的干部管理队伍。
实现循环的还有水、土、灰、热。据了解,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疏干水,将通过管道输送到电厂作发电冷却循环水,而利用后的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则再回到煤矿用于生产防火、降尘用水。每年的水资源重复使用量达到1800万吨以上,相当于颐和园9个昆明湖的储水量。
“在80年代刚开始开发伊敏露天矿时,就非常重视草原生态的保护,把剥离开采之前的腐殖土收集起来,在排土场达到设计标高以后就把腐殖土覆盖在排土场上,然后种植沙棘、苜蓿和云杉等植被,截至目前投入采矿的生态环境治理资金累计7000多万元。”郑怀国介绍说。
站在采掘场边缘放眼望去,307公顷的外排土场已经全部完成复垦,葱葱郁郁,和天然的草原毫无差异,而且还多了很多松树、灌木,不时有鸟儿飞过。
此外,发电产生的灰渣在经过制砖、提取铁粉、作水泥添加剂等分级综合利用,其余返排伊敏露天矿矿坑,而乏汽则被作为生产生活采暖热源。“今年年内投产粉煤灰深加工项目,届时将实现粉煤灰全部利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郑怀国透露说。
节能降耗:数亿元环保一体化改造
巨大的露天矿采掘场中央,自移式破碎机半连续系统正在高速运转,没有想象中的煤灰飞扬,头顶的蓝天白云清晰可见,几百米开外便是生活区,李树学的家就在那里。
“肯定得做好粉尘治理,不然我老婆得天天在家打扫卫生了。”他开玩笑说道。据介绍,为了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扬尘,伊敏公司采用全封闭输煤系统,而且在煤炭采区定期洒水降尘,同时对沙区、浮尘进行压埋处理,在储煤场建造挡风墙,**限度地减少大风天气扬尘。
而电厂的六台机组全部安装了**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达99.6%。在三期两台机组同步建设了脱硫、脱硝环保设施的基础上,从2012年开始又投资9亿多元对一二期四台机组进行脱硫脱硝改造。
数亿元的大投入换来的是环保指标远优于国家标准。据介绍,目前二期两台机组脱硫、脱硝设施已投入运行,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浓度低于100mg/Nm3,脱硝效率达到8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低于80mg/Nm3。
在电厂中央控制室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每台机组的生产和排放数据,这些数据都将同步上传给当地环保局。可以看到,燃煤机组实时排放的SO2浓度为36.92mg/Nm3,脱硫效率达到95.6%,而对应的新“国标”要求是200mg/Nm3。
这个“最美丽电厂”的环保之战并未止于此。“目前正在进行的一期两台机组的环保一体化改造,包括脱硫、脱硝、引风机、烟气余热利用、除尘器、低氨燃烧器改造6个部分,将这些改造项目在全国率先按照一体化的理念统一优化设计,统一付诸实施,不仅可满足环保排放要求,又能够**限度地满足生产实际,提高项目综合效益。”郑怀国告诉记者,公司还计划在2015年上半年开展三期机组脱硝升级改造,伊敏电厂全部环保改造实施后,按目前发电量计算,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2.8万吨,减排氮氧化物2.2万吨。
不满足现有节能成就的伊敏公司,还将目光投向了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据透露,其计划利用5年时间,投资近14亿元,在国内同行业率先实施北方高寒地区露天煤矿剥离工艺改造,届时单位剥离成本每立方米可节约5.3元。
此外,今年开始,还将对一期两台额定出力50万千瓦机组实施通流增容改造,以此作为“十二五”期间企业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支撑。预计,改造后汽轮机热耗将由目前的8122千焦/千瓦时下降至7750千焦/千瓦时,供电煤耗下降16.3克/千瓦时,两台机组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近8万吨。
样本复制:打造新煤电化能源基地
“做大做强伊敏煤电一体化,打造大型煤电化能源基地。”这是包括郑怀国在内的伊敏公司员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的目标。
伊敏公司上级公司华能呼伦贝尔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银龙介绍说,伊敏能源基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蒙东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进一步延伸煤电产业链条,积极推进煤、电、气产业建设,重点开发伊敏电厂四期2×60万千瓦、伊敏二厂2×100万千瓦等项目,点状布局、规模发展。
伊敏模式的复制也是整个华能集团在谋之事。据透露,在内蒙古扎赉诺尔等地华能将建设新的煤电化基地,将煤炭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变输煤为输电,彻底调整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的产业结构,而甘肃、山西也在扩围之列。
国家能源局今年下发的《关于推进大型煤电基地科学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在中西部煤炭资源富集地区,鼓励煤电一体化开发,建设若干大型坑口电站。按照规划,近期将稳步推进锡林郭勒、鄂尔多斯、呼伦贝尔、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宁东、哈密、准东等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到2020年逐步形成一批以外送电力为主的现代化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
据了解,目前五大电力集团、神华集团、国家电网公司都在纷纷通过相互参股、全资控股等各种方式实施煤电一体化发展,尤其是在近两年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已然成为众多煤企转型的选择,而这无疑让政府和公众有机会重新认识火电的排放水平和煤电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将影响我国未来能源工业发展的格局。
不过,在银龙看来,并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这种模式,要因地制宜。“褐煤等低热值煤炭富集地区,运输距离远或建设运输通道条件差的地区以及与经济中心较远的地区比较适合建设煤电一体化项目。”
张宏则认为,“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既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煤炭、电力市场化改革不到位而产生的无奈之举。建议加快煤炭铁力运力配置改革,同时加快电网输配体制改革,推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在电力市场继续多边直接交易。
资讯来源:
OFweek电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