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汽车用品网)由于目前汽车投保费用是按车价的一定比率计算的,但配件价格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维修成本的高低,即使新车价位相同,如果消费者购买了零整比系数较高的车型,就意味着后续使用过程中可能需要支付相对更高的维修费用。这显然对保险公司不公平,所以上述两协会如此做其实是有目的的,尤其是保险协会希望用“零整比”系数,来确定保费的高低。
不过两协会的目的,以及为了达到此目的而选择什么极端案例并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这里希望以此为“引子”,通过记者的调查采访,试探着揭开在汽车维修领域中,零部件的利益链条,还原一个真实的市场环境。
原厂件、副厂件为何价差巨大?
在对汽车维修领域的零部件做市场调查时发现,这些配件主要分为原厂件和副厂件(至于其是否属于假冒或伪劣产品不在本文探讨的范围之内)。原厂件即为通过主机厂(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零配件,来源于主机厂内部或者主机厂指定的零部件供应商;而副厂件即为没有通过主机厂认可的零配件,来源于非主机厂指定的零部件供应商。
由于原厂件主要供给于主机厂认定的4S店经销商,而副厂件更多流入汽配城或汽修厂,使其同一型号的配件,市场价格差异巨大。
例如,4S店原厂的刹车片较汽配城副厂的价格要高于1倍至1.5倍;而机油的价格差异更大,两倍三倍的都有。越是高端豪华品牌,其4S店原厂件与汽配城副厂件的价格差异越大,有的配件价格差异甚至在10倍以上。
对于如此巨大的价差,业界认为配件,尤其是核心配件(如涉及安全、性能的底盘、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总线系统等)的安全性及一致性是关键原因。对此在记者采访的大部分零部件供应商也表示赞同,即要成为通过主机厂认证的零部件供应商,其“门槛”相当高,不仅要通过高成本投入使软、硬件配置得到主机厂认可,还要与主机厂进行有针对性的共同开发,这些成本大部分由零部件供应商承担。
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CEO廉玉波曾说,与戴姆勒合资后的主要收获之一就是要不折不扣地坚持零部件的开发标准和流程——“以前,一个零部件在10万公里标准耐久性测试中,做到9万公里的时候坏了,我们就过了;但德国人不干,改进后一定要从头做起,再做10万公里,直到通过。这样做的成本很高,但却是质量、安全保证的前提”。
另外记者了解到一个反面教材,那就是特斯拉,其车型多次起火的现实,最近又发生在事故中整车断成两截的惨剧。在零部件业内人士看来,就是其采用的很多零部件并非为特斯拉车型单独打造,而是直接拿了已经规模化生产的其他品牌的零部件进行集成而造成的。
据易可购了解,所谓的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它包含了
汽车用品、
汽车美容、
汽车养护、
汽车电子、汽车改装、汽车维修等内容。
资讯来源:
www.ekin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