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爸爸妈妈和孩子的界限,分辨磨蹭是谁的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培育他的自主认识。
每次我不由得想催孩子的时分,就会提示自己:这些催孩子做的工作,是我的事还是孩子的事?如果是孩子的事,他不着急,我为啥要比他还着急?
这么一想,心态就缓和许多,不容易烦躁了。
判别是谁的事,有一个很简单的规范,就是看这件事的结果由谁承当——谁承当,就是谁的事。
明显,起床、写作业、睡觉,这些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但是,催来催去,变成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好像成了家长的事。
把本该由孩子自己担任的工作揽到自己身上,这其实是一种界限不清的体现。许多教育问题都起源于界限不清。
家长跳过界限,孩子天然往后退缩,终究变成了家长分配孩子,孩子丧失了自主才能,习惯了在一声声的敦促中按指令行事。
接橙子放学回家的路上,是我们的谈天时刻。在开端做出改动后,我增加了一项内容。我会问问他作业多不多,方案用多长时刻写完,今晚回去方案做什么事,让他自己组织一下晚上的时刻。
这样的对话,会让他有认识地对晚上的时刻分配有一个大致的组织——有方案和没方案,由家长组织和由自己组织,两者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的主动性也是不一样的。
在聊这样的论题时,我会留意保持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就像聊其他有趣的论题一样,橙子不会感受到来自我的压力。如果用要求、指令的口吻去说,那作用可能就截然相反了。
文章源自:江门心理咨询 www.jmbsxl.com
资讯来源:www.jmbsx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