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体制上看,2005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带有天然的缺陷。第二十五条规定:“汽车品牌经销商应当在汽车供应商授权范围内从事汽车品牌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等活动。”在这个框架内,客观上形成了国内汽车售后维修与配件供应的垄断。生产商想要多赚钱,途径就是从源头就开始提高零配件定价,销售商想要多赚钱,随之相应提高价格。在“宰人”色彩浓重的以4S店模式为主导的售后渠道中,价格更多时候是无法按照市场规律来决定的。
从暗箱操作来看,“以次充好”和“多换少修”简直称得上是两大法宝。即便是在正规的4S店,售后维修的猫腻乃至黑幕也是业内的潜规则。
“以次充好”,就是以副厂件充当正厂件,从中牟取高额差价。“多换少修”,就是4S店故意夸大汽车故障,以换代修,动辄打着对车主安全负责的名义,劝说更换新部件。一般可替代的零配件,大多采用非原厂的配置。至于增加工时费之类的小动作,更是防不胜防。“二道钱”几乎是暴利的主要来源。
【下结论】
其实吧,不少行业都有内幕、乱象之类,就汽车行业的售后暴利而言,小明提出三条对策:
**,需要有一个具体而清晰的产业政策,给行业乱象戴上马笼头。汽车零配件暴利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但相应的监管却长期缺失,经常看到有媒体曝光4S店宰客、零配件价格畸高,却很少听说监管部门的回应。
第二,汽车零配件的电商尽快成长起来,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电商的壮大,可以让消费者在4S店之外,多一些选择,可以增加具体零配件价格的透明度,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
第三,消费者也要尽快成熟起来,增强自己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一些4S店的简单伎俩之所以屡屡得逞,也在于不少消费者对自己的“爱车”了解甚少,让不法商贩有了可乘之机(文章转自
汽车用品网)。
资讯来源:
http://www.ekin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