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PDM项目之前,客户**层形成一致的意见:PDM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实现企业图文档的管理,一定要将PDM打造成企业的研发过程平台,即完整的科研管理系统。
一、科研项目管理
1、科研任务的网上分解
当前的任务分解都是采用任务书审批后下发的途径。科研管理系统将所有的科研任务都按照产品结构的方式进行网上下发,进行自动归档和任务书的版本控制与统计(下发、接受、完成时间),并能完成任务内容(任务书版本)、任务时间(所有动作的时间)的自动记录。
2、动态、及时、准确地获取产品的科研进度
当前的项目进度大多是通过型号助理员定期下发统计表来收集,效率低且不及时。而科研管理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产品整体的科研任务及时、准确地反映,而且能够具体分析项目的堵塞点,查看对应图纸的详细审批信息,能够自动统计进度并发现与计划的差距。这要求PDM系统能够**、客观准确、详细、随时察看任务进度。
3、多项目计划、资源调配等的可视化
当前设计人员在承担多个项目时,往往工作量统计不准确、效率低,多项目协调起来也比较困难。科研管理系统按照角色来分配任务,并将个人的任务汇总显示在个人工作列表上并标记预计完成时间,给管理者一个准确的个人工作负荷信息。由于采用共享产品知识源,能够在资源调配时准确、无遗漏地进行工作交接,实现了个人任务量的可视化,任务紧迫程度可视化,方便多项目管理。
4、产品报告、图纸的规范性管理和齐套性管理
报告图纸汇总时,往往会有文档格式不对或者缺少某个文件的问题,科研管理系统能够对这种情况进行改进,由于采用文档规范统一管理的方式,文档的格式根据标准化的情况随时可以调整,图文档的齐套情况可以严格地控制。保证质量标准化对报告、图纸格式的要求,使得质量标准化更改能够及时贯彻下去,降低成本费用。
5、设计历史及其中间产物的可追溯性
杜绝口头协议,做到研发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严格被记录和追溯,并能及时准确定位事故原因。
6、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
研发人员绩效往往凭印象进行考核,**对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没有特别准确的依据,统计起来较为费时、费力,而科研管理系统可以自动、准确地提供这种依据。
二、提供产品知识源
1、单一、受控的产品数据源,产品开发知识的共享
以往采用底图为存储、传阅、更改的主要介质,产品数据很难控制,**的状态不能得到及时反映。企业要求开发的成果能够**的在全所得到推广,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经验能够及时准确地得到反映。
2、基于产品结构的知识源管理
产品结构是企业数据的核心,所以当前的图纸报告组织方式不是最科学的方式,而应该采用基于产品结构的知识管理模式,直观、**地反映所内的知识结构。
3、图纸、文档的查找、浏览以及权限控制
图纸、文档可以按照多种方式查找,如型号、作者、完成时间、曾被哪些型号借用、文档审批过程及意见,并能进行模糊性的查找等等。同时还要对这种查找和浏览按照型号项目以及事业部、室以及工程组的设置进行严格的权限设计,以达到符合保密政策和知识共享的目的。
4、版本管理和设计变更
手工控制不准确,电子管理有严格的规范利于执行。PDM系统通过保证技术状态的一致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与长期客户之间的关系维护。通过PDM系统对技术状态的精确控制可以辅助制定计划性维护、支持计划等工作。
5、流程电子化,提高流程效率,固化企业产品开发标准
PDM系统中研发流程的可视化与专业项目管理工具的**集成,使得市场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获取技术状态和研发进度的信息,**地支持决策。
6、提高所内部件的重用率,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通过**组织设计知识重复利用、鼓励重用、设计BOM的信息统计等手段达到加快投标、研发和生产进度的目的。
7、相关报表的自动统计以及BOM的多种视图的自动转换
手工生成BOM既不准确,又很烦琐,可以利用I9CJUI功能自动生成设计BOM及采购BOM
三、可视化协同设计平台
1、提供三维可视化浏览与圈阅,实现三维设计文件的审批过程
2、网上的试装,自动找出尺寸干涉和间隙过大的装配,以及进行装配路径、维护性的检查
3、网上协调会议,平台为将来的异地可视化协调会议打下基础
当前的产品协调会议人数太多,沟通效果较差,效率低。协调会是基于产品模型本身的,要求采用可视化三维模型的方法,加上切面、标注等辅助手段,可以很好地通过网络举行协调会议。
更多资讯详情:中国数字化企业网PDM专区(articles.e-works.net.cn/pdm/)
资讯来源:http://articles.e-works.net.cn/pd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