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以及“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约束条件趋紧
一是外部市场环境和需求条件持续恶化。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替代和挤出效应,导致中国制造业出口严重下滑。同时,由于土地要素价格和劳动者工资的上涨,外商在华投资规模也呈持续下滑态势。
二是本土制造技术碎片化现象日益严重。在“以市场换技术”战略大背景之下,制造业务在流失,而新的产业业态和制造业技术光谱又尚未形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业断档和技术碎片化现象。
三是制造业的资本泡沫化程度愈演愈烈。产业资本不断流出制造业部门,进入虚拟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领域,导致中国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退化和经济结构、产业体系的严重失衡。
四是产业空间布局不均衡程度在不断加剧。改革开放以来,在“外资牵引”和“老板进城”联合主导的代工模式下,中国产业空间布局存在着东部产业过度集聚、中西部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日渐衰落的现象。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编织中国制造业光谱,培育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基因。一是要学习日本将注意力集中到智慧制造的比拼上。二是要学习美国制造、形成中国制造业的技术谱系,避免制造技术碎片化。三是学习德国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高度集成于“智能工厂”和“智能生产”,利用物联技术编织中国制造业品牌光谱,培育中国制造业产业基因。
第二,统筹要素的协同作用,培育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公地。一是学习德国技术创新。二是学习日本精细化管理。三是学习美国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
第三,抓住国企分类改革契机,利用资本市场纽带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要依据产业**能力在企业、部门和国家层面的差异化定位,实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灵活布局。
第四,要根据行业属性和技术生命周期,灵活采取共性的产业扶持政策,真正做到对国产化装备的“首购首用”。
第五,要善于发现和捕捉产业演化过程中主导技术的**点和间断点,灵活选择部门政策和通用政策。
更多制造业的新闻资讯尽在http://www.e-works.net.cn/
资讯来源:http://www.e-works.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