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通财经讯:近日,花旗集团在发布的报告称,央行的后危机刺激政策和口头干预摧毁了市场的正常功能,导致固定收入和股票市场都已“严重失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是央行的六种行为。
曾经,信贷和经济基本面是驱动收益的因素,投资者追捧资产多样化的好处,当宏观风险上升时市场波动性会升高。但后来央行出手干预后,一切都变了。它们的后危机刺激政策和口头干预摧毁了信贷市场的正常功能,驱动市场价格的因素逐渐变成廉价流动性、美联储的近期政策立场和国内真实利率。
据彭博报道,在花旗集团上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信贷分析师们哀叹这个全新世界里的固定收入和股票市场“严重失调”,部分原因在于企业利润和信用利差之间的关系破裂,以及波动性在大量宏观逆风的笼罩下却仍出现结构性衰减。花旗的分析师们指出了各大央行造成市场失灵的六种方式:
1. 在发达国家股票市场,宏观因素而非基本面在驱动收益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分析师称这种状况正在美国共同基金之间造成“羊群效应”。
2. 标普全球公司(S&P Global Inc.)的数据显示,今年至今的违约数量已经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总数,但欧洲和美国的高收益信用利差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调整。花旗集团称:“宏观因素占据如此突出的主导作用,信贷似乎不再受违约影响。”
3. 2011年以来,公司利差和公司杠杆之间的相关系已经破裂,同时,尽管负面企业消息频传,股票市场和固定收入市场都对其无动于衷。例如,2012年以来,虽然发达市场的共同收益预期下调,但并没有引发股市抛售。
4.贝克、布鲁姆和戴维斯(Baker, Bloom and Davis)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显示,虽然欧洲近年来坏消息不断增多,但与信用利差之间的可识别相关性小之又小。
5. 利率和信贷市场之间的长期关系已经破裂。一般情况下,当经济稳健时,政府债券销售和公司利差会收紧,因投资者认为良好的发展前景值得承担风险,反之亦然。然而,花旗指出,近年来这种负相关关系已经破裂。
6. 尽管交叉资产相关性上升、美国大选即将到来、日本负面消息不断且欧洲政治风险上升,但全球波动性依然很低。
花旗的分析师们在调查信贷市场的崩溃情况时,试图解释央行如何使投资者在制定资产配置策略时不再根据基本面。他们总结称:
“投资组合经理购买资产不是因为他们的分析师告诉他们那些资产便宜,而是因为他们有大量的资金流入。当央行流动性开启时,他们觉得还有更多资金会流入。”
随着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扩大资产负债表和公司债收购,一些分析师认为,未来的市场失调将越来越严重。
资讯来源:http://kxt.silver.org.cn/cjyw/198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