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是否智能化、设备是否自动化、部门间协同是否**,都是支撑企业更加**、协同、成本更低的支柱,是最终达成低成本、短周期的快速反应战略的具体方式和方法。
假如一个全自动化的智能工厂车间,品种切换反应不够迅速或设备投入产出不划算,就不是一个具有竞争力的方案。
在单调重复的作业环节若用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即是较好的选择。以目前的技术和成本来看,复杂多变的环节用全自动化的方案投入过大产出效益不足,人机结合的方案更加**率和低成本。
中国制造企业试点智能工厂需要产业链协同和优化的基础。管理基础的优化是**步。包括组织设计要合理,流程要顺畅,设备、物流关系要合理,流转和切换要流畅。
管理流程要合理、内部信息化要深入,部门间需要协同。部门协同靠ERP,车间各环节的协同靠MES。
简单、重复、繁重、单调的作业环节较容易实现自动化,而需要复杂判断和非常频繁切换品种的环节对智能化要求过高、投入产出并不一定合理,要慎重考虑推行智能化。
智能工厂改造是优先展开的,政府的扶持力度也很大。但应该注意,智能不应只是生产物流体系的自动化,而应将优化后的管理流程、先进的生产物流布局和运作方式相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机结合的自动化应用,才能让智能工厂**、低成本且更加灵活。
中国制造企业的发展,一定不能跳过精益管理这一基础环节,而中国制造企业在接触到信息化和智能化后,则可很容易跳过这一环节。德国经历了20多年的精益管理准备,因为人工成本高和老龄化的背景,很早便开始学习日本企业**浪费、提**率。而未来需要在信息化方面加大投入,再运用经验去贴近智能化。
我国制造业过程管理、员工考核、流程约束现在都比较松散,智能工厂布局、设备布局传统落后,物流体系、品种切换体系缺失,信息化应用层次较肤浅,自动化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还处在工业2.0到工业3.0的进程中。距工业4.0的目标距离虽远、但行动却不能迟缓,需打牢精益基础、并做好信息化。
更多智能工厂的新闻资讯尽在http://www.imchina.net.cn/casestudy/
资讯来源:http://www.imchina.net.cn/casestud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