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不是我们想象中计算机操作工厂流水线,也是不是机器人代替人类生产加工,智能制造是一次全流程、端到端的转型过程,他让研发、生产、产品、渠道、销售、客户管理等一整条生态链为之发生剧变,他让企业的商业模式出现颠覆性的变化。
智能制造能否在中国落地生根,能否在中国企业中**铺开,这其中的难点是什么,中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又有何优势可言?本文将做详细介绍。
中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工作
1、迅速打好企业转型的基础,掌控自我方能支持转型。
重新梳理现有的研发、供应链和财务人事管理流程,通过ERP、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实施构建整合运营体系。此外,企业需要构建流程标准、数据标准以及相应的管制体系,然后通过智能产品,或全渠道营销,或上下游生态链体系去获取客户和产品的数据,从而获取消费者和产品洞察来支持后续转型。
2、结合客户和产品洞察,整合企业内外其他数据资源,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体系。
在该体系指导下,按照以消费者为中心、个性化、柔性化、大规模定制等智能制造原则重新构建自己的研发、客服、生产、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3、基于智能产品平台、全渠道平台、大数据体系来实现生态链的跨界创新,强化后台整合运营体系,支持企业的全球化扩张。
中国制造实现智能制造的难点
企业要完成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前提是要投资一些硬件设备,比如传感器、机器人、宽带、云数据中心能力。不过,智能制造转型绝非仅仅是购买一套软件,改造一套生产装置,增加多少机器人就能完成的。这是一场全流程、端到端的变革,因此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企业更需要建立制造业自己的工业大数据体系,这个大数据体系不仅需要囊括来自客户、市场和智能产品的外部反馈信息,也需要汇总内部的数据信息,这包括设备状态、物流、生产过程、能耗等数据。
在大数据体系的指引下,制造业的供应链体系也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很多企业正在根据来自消费者、运输、设备等大数据调整自己不同品类的供应链网络,并优化自己的场内物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国企业转型路上的难与易
智能制造愿景美好,但实现愿景是一条艰苦的转型之路,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先进制造大国相比,中国公司的智能制造之路必定会有大的不同。
中国企业的转型背景则是: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白热化的价格战、劳动力成本上升、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生产蔓延中国制造业。因此,企业急需通过智能制造转型来解决这些问题并获得正面的成果:个性化产品、服务型产品、敏捷化生产、资源**利用,以及跨界融合的能力。
由于发展阶段的原因,大量中国制造群企业目前仍处在工业2.0状态,且对传统渠道的依赖过大,在前3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有太多制度红利,导致企业家们对精细管理和匠人精神重视不够。这都不利于企业的智能化转型。
但中国企业之于智能制造也具有一些先天优势:
1、大多数民营企业处在一代或者一二代交接过程中,企业领头人有非常旺盛的企业家精神。
2、没有太多历史包袱,后发优势明显。
3、电商环境成熟先进,消费者接受新事物的速度非常快,为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创新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外部环境。
4、有庞大的训练有素、工作勤奋、成本合理的工程师队伍。
中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速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有自己的战略立足点和定位。中国拥有更多的终端用户数据和设备状态数据,中国的互联网创新处在**地位,中国企业也在从效率驱动往创新驱动转向,这为中国企业走出自己的智能制造道路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肥沃土壤。
在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企业:在生产和工厂方面,企业被赋予柔性化、定制化、可视化、低碳化的新特性;在商业模式侧,生产者影响消费者的模式被消费者需求决定产品生产的模式取而代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完成智能制造的转型之旅,成为***的龙头企业。
更多智能制造的新闻资讯尽在http://www.imchina.net.cn
资讯来源:http://www.imchina.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