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重组的次数、重组语句的长短、花费的时间以及总的译语输出时间对专家学者的研究极有价值。这些因素与重组策略相关,而且能够通过量化来揭示一段译文的翻译风格。以信息重组量为例,如果将目的语中信息群的总数与源语中的信息群的总数进行比较,并以此来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那么,人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译员通过合并或拆分的方法,对信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组。
重组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处理方法。有时,译员会将源语语句分解成若干个相对较小的意群,有时候为了翻译需要,他也会将零星的信息合并为较大的意群或目的语单位。无论译员采取哪种方式,他的选择都是由语言或辅助性语言因素决定的,但其**目标是顺利地应对源源不断的源语输入。
译员要面对接踵而来的信息;他的任务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目的语,而发言人不可能为此给他专门留有译语输出时间,也不可能等他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才发言。译员需要在听发言人讲话的同时,通过耳麦将之译给目的语听众。另外,为了能够胜任高难度同声传译的工作,他必须迅速掌握发言人的信息输出方式,并为此找到自己的应对策略。一旦源语信息量大到使译员的认知能力不堪重负,那么理智的选择只好是对信息进行拆分。天译时代同声传译公司的研究证实了这种方法:“如果译员的记忆面临潜在超负荷压力时,他宁愿选择提前重组他的译语,有时甚至在他对发言人讲话内容还没来得及完全理解的情况下便开始了。”反之,如果发言人的信息量小而零碎,译员则会把它们合并成可以控制的、有意义的信息群。简言之,译员是对源语信息进行重组,通过这种方式,他才可以成功解决听力、认知处理和译语方面的问题。
资讯来源:
天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