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锡钛消音厂房地坪施工多少钱 400-0709-910(请拨打400-0709-910电话,永坚地坪公司)
透水混凝土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轻质混凝土, 它不含细骨料, 由粗骨料表
三、透水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透水性混凝土
抗压强度(MPa) 20~45
抗折强度(MPa) 2.0~5.0
相对密度 1.95~2.05
空隙率(%) 15~30
透水系数(mm/s) 1.5~15.0
四、结论
(1) 无砂透水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有关,对同一粒径的骨料拌制无砂混凝土,存在着**水泥用量和水灰比。
(2) 对于不同粒径的骨料,在水泥用量相同时,并非骨料粒径小的混凝土强度大。
(3) 无砂混凝土的孔隙率、透水性随水泥用量增大而降低,且粒径大的比粒径小的略高。无砂混凝土的渗透系数与连通孔隙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 采用单方水泥用量、碎石用量分别为300kg和1400kg ,石子粒径10mm~20mm ,添加一定比例的粘结剂和防冻剂,能制得抗压强度1513MPa ,抗折强度310MPa ,孔隙率2115 % ,透水系数119cm/ s 的透水混凝土,成功应用在北京市南北长街道路工程中。
劣质的塑胶球场跑道操场通常会在使用一两年以后出现脱毛、老化等现象。而各地出于不同考虑,在操场材质选用上可能千差万别,这就直接导致了各地塑胶运动场质量参差不齐。如果材质欠佳,直接损害的将是学生的生命健康。不少市民为此呼吁,相关部门尽快出台中小学操场健康使用标准,从操场的建设、使用、保养维护、更新等一系列环节加以监控,对不符合标准的操场不得提供开放审批,对毁损严重的操场要及时更新养护。
塑胶球场跑道运动场的问题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相关人士针对市民呼吁并告诉小编,该标准的出台需要体育、教育、建设等多个部门协同推动,短期内恐怕难以实现。而当前能做的,是抓紧塑胶球场跑道材料质量,让各中小学在日常使用中注意爱惜养护,这能延长操场的使用寿命;同时要对学生加强教育,尽量减少对操场材质的损坏,透气型塑胶跑道的寿命一般在3年以上,混合型塑胶球场跑道能达到8年以 塑胶球场跑道称全天候运动跑道,由聚氨酯预聚体、混合聚醚、废轮胎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塑胶球场跑道具有平整度好、抗压强度高、硬度弹性适当、物理性能稳定的特性,有利于运动员速度和技术的发挥,**地提高运动成绩,降低摔伤率。塑胶球场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色彩,具有一定的抗紫外线能力和耐老化力是国际上公认的**全天候室外运动场地坪材料。
适用范围:
用于幼儿园各级各类学校及专业体育场、田径场跑道、半圆区、辅助区,全民健身路径,室内体育馆训练跑道 ,游乐场道路铺面等。
塑胶球场跑道特性:
全天候使用:任何季节及温差,均能维持高水准的品质,雨后更能立即使用,增加利用时间,提高场地使用率。
耐冲击性:具有强韧的弹性层及缓冲层,可吸收强劲的冲击,表面不会受损。
耐压缩性:不会因为田径器材的重压而无法恢复弹性。
抗钉力:在受力**使用最频繁的百米起跑点,也不会受到钉鞋或起跑架破坏。
弹性:具有适度的弹性及反弹力,可减少体力的消耗,增进竞赛成绩。
推广透水地面,让城市留住雨水目前城市建设广泛使用花岗石、大理石、釉面砖、水泥和柏油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的城市广场、商业街、人行道、社区活动场地、停车场等地面。而这种被称作“死亡性地面”的这种硬地面对城市环境造成很大危害,被称为死亡性地面。其危害性有几方面:一是下雨时完全阻碍了雨水直接渗透入地,加重了排水管道的负担,同时使城市一遇降水就满地积水,而晴天时,地面又极为干燥、尘土飞扬;二是大量反射、储留然后释放太阳辐射热,极大地增加了城市热岛效应,使环境舒适度大大降低;三是无法利用降水补充城市地下水;四是直接影响城市植被健康,进一步加重城市的干旱、缺水状况,形成恶性循环的生态环境。由于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区汇集的大量雨水所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雨水资源浪费与地下水短缺这一矛盾日益突出。 建议: 1、在我市广泛应用生态环保型透水地面。用环保型、高透水性、高强度混凝土路面砖取代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彩色地砖。高透水型路面砖具有高强度、高透水性、能够吸收热量和噪音、不积水、不打滑等特点,能够摒弃“死亡性地面”等诸多缺陷。在人行道、步行街、自行车道、郊区道路等受压不大的地方,采用透水性地砖,砖与砖之间采用透水性填充材料拼接;对于自行车存放地和停车场,选用有孔的混凝土砖,并在砖孔中用土填充,以利于杂草生长,使地面具有绿化功能;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等地方,选用实心砖铺路,但砖与砖之间会留出空隙,空隙中留有泥土,天然的草可在此处生长增加地面绿化面积;在房舍周围、居民区步行道、校园和公园的步行道上,由于往来行人较多,主要路面则用有孔砖加碎石来铺设,即在带孔的地砖孔中撒如碎石,可使雨水顺利渗透,其地面的热反射也大大降低。 2、加强城市分区绿化,提高就地入渗率,充分发挥“土壤水库”的调储功能,合理扩大深、浅地层回灌水量,减少地面流失。 3、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对策与措施的研究。
资讯来源:<联系电话:400-0709-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