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在十年内会大洗牌,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更为严峻。本文深度分析了企业如何实现智能制造转型的问题,提出物联网思维,培养创新型模式和领军人才是发展之道。
目前状况和本世纪初互联网的火爆相似。智能家居,智能城市,车联网,边缘计算和智能传感器,健康和医疗都是热门的话题。我们处在一个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型起点。
如何定义和动手做转型,德国日本美国都有它们的蓝图。而对于我们,这个转型更加迫切。这是因为我们的制造业处在上下挤压的状态。上有欧美国家制造业回流,用先进技术提高竞争力。下有越南菲律宾南美国家低成本追赶(越南用工成本大概是中国的一半左右)。
另一方面,我国是个制造大国,制造业占GDP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一定程度上说,我国今天的经济,发源于制造业)。而这个GDP比重,德国日本在五分之一左右,在美国则更低。所以如何保持制造业竞争力,不但是企业和老百姓生存的问题,也是国家的一个战略发展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物联网成为制造业转型的**技术。将“物”“联”成“网”,概念不复杂。然而现实是,要实现这个转型,过程是漫长和极其痛苦的。笔者估计,中国制造业在十年内会大洗牌。而洗牌的结果有三种:
1.不转型。倒闭是**的出路。
2.转型不成功。原因很多。倒闭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只有少数企业会成功转型,并且会居于**世界的地位,并达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这个会成功转型的少数企业是多少,现在不知道,如果有25%-30%就是成功。为什么只有少数会成功转型,原因很多。有技术方案缺乏,战略认知不同等。纵观目前有关物联网讨论和执行方案,集中在战略上的多。集中在大企业的多。集中在“物”上的多。涉及中小企业的,特别是如何操作,几乎很少。所以前景不容乐观。所以要做到制造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成功转型,需要技术含量,更需要战略思维。
企业如何解决转型问题
a.融资渠道的变革。
和互联网技术不同,制造业转型创业需要有大量的资产投入(机器,设备,厂房,懂工艺流程的工程师,机械师)。这个出发点一开始就将企业(客户)定义在合作伙伴位置上,而不单纯是一个简单的客户。从创业者来讲,往往是创业一开始就有客户。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它可以拿自身做孵化器。比如IBM, PTC,GE都是用自身的资源而成为制造物联网的范例。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要找好合作的伙伴。而把转型作为创业来看待。
b.转型的不可重复性。
制造业种类繁多。不同的运行技术,作业环境,客户对象。从高的角度来讲,方式理念虽然类似。然而具体到一个企业,需要下功夫讨论企业的业务模式,客户分布。要去理解企业业务。这个步骤没有捷径。有人问笔者,制造业转型最困难的是什么。我想最困难的是如何理解这个企业的业务模式(business model)从而设计出一套企业数字化的构架。而这个构架设计是****的。
c.转型项目必须去除浮躁心态。
纵观现在创业大潮中,智能制造少而又少。因为这是个艰苦而漫长的汇报周期。成功者将属于献身者,而不是以经济回报为**目标的淘金者。经济回报将是成功献身的副产品。需要的是静心,探讨,设计,交流。每个企业,车间,都有不同的未知需要探索。虽然传感器,网络,云技术日趋成熟,但行业标准,数据安全,特定传感器开发,用户界面等技术问题,依然有大量工作。现在创业的优点是,西方国家也是在起步阶段。有一次笔者和思科的物联网部门商讨,都认为制造业物联网,中国美国都在**阶段(思科认为物联网分四个阶段)。
d.时间性。
和其他创业不同。制造业转型有很强的时间限制。犹豫不决和观望等待,将是成功转型的**敌人。作为企业**人,需要勇气来承担风险,成为先吃螃蟹的**人。浪涛已经过来,不进则退。
e.转型要有从零开始的打算。
许多中小型企业,没有很基本的一些IT设施,比如ERP,EDI,中央HR系统,企业局域网,实时资产跟踪系统,Email,数据中心等。所以要准备好从头开始。这些工作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因为你可以设计出超前一步的IT基础设施。
f.专项引导。
如何对中小型制造找对切入口,分享经验。目前还很少。现在物联网产品展销会上,并没有很多制造业的成果。因为制造业物联网,更多的是解决方案和价值体现。笔者认为一个专门面向中小型制造行业的物联网协会,会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这个协会,可以吸收物联网的专业人员和传统制造业专业人员。
g.知识产权。
由于改造现有的企业要比设立全新的企业更加困难,全无古人后无来着,会有一大批知识产权出现。数据安全,标准,智能传感器,软件模块等。这些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将是提升企业地位的金钥匙。企业***一定要把知识产权作为成功转型的指标之一。
总而言之,制造业智能转型任重道远。然而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制造业中的精英。
更多智能制造的新闻资讯尽在http://www.imchina.net.cn/
资讯来源:http://www.imchina.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