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服务与工业结合,在业内有个专有名词——“工业云”。在笔者的理解里,工业云其实是几年前提得比较多的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延伸,都是为中小企业提供在线的软件服务。
目前工业云上的服务内容主要关于工业产品设计,也就是将一些主要的、常用的工业软件搬到云上服务企业,针对工业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CAD、CAE、CAM、CAPP、PDM、PLM等,还会利用到高性能计算、虚拟现实以及仿真应用技术,完善产品设计。
而实际上,工业云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只要是工业运用到了云计算技术和服务,都应该算在工业云的范畴,这就包括弹性云计算、存储、数据库等IaaS、开放平台PaaS及各类应用软件的SaaS服务。换个角度说,只要是工业企业使用了公有云服务商的服务,那么都是工业云服务。
但是,从目前国内谈得比较多的工业云来看,国内工业云的使用范围大多数局限在CAD、CAE等应用软件的SaaS服务。而且,谈到工业云,也很快会联想到由各个地方政府扶持的、以半官方机构为主要力量建设的工业云服务中心。从工业云的内容、承载主体两方面来看,目前国内的工业云似乎成为独立于公有云服务、自成一体的行业专属云,和公有云还有一段距离。
工业云服务,需要消灭地域概念。我们看到现在在很多地方都专门建有工业云服务中心,某个地方的企业一般就使用该地方的工业云。云的概念和本质是节省计算资源,使用不受地域限制。工业云作为云计算的一个种类,也应该具备这些特点,而不是人为地分而治之。对于用户而言,当他使用工业云的时候,往往是只需要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连接上工业云服务中心的网站,即可以使用工业云服务。在使用过程中,至于他使用的是甲地方的工业云,还是乙地方的工业云,其实是无所谓的,因为他不需要关心背后的云在什么地方。这也就是说,全国只需要有少数几个集中的、大的工业云服务中心,从技术上是完全能够满足企业用户需要的。分散在各个地方的工业云服务中心体现不出云计算的集中资源优势。
工业云服务,需要鼓励运用公有云服务商资源。本质上说,工业云也是公有云服务的一种。以目前企业用户对工业云较为单一的使用功能来看,是可以将这些工业软件架构在现有的国内几大公有云服务商的IaaS平台上的,这就需要工业软件企业和IaaS服务商进行深度合作。除了技术合作外,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共同探讨其中的商业逻辑,找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国内的IaaS服务其实还处在较为困难的初创阶段,但是它是未来的大趋势。政府如果能够扶一把、送一程,撮合工业软件企业与IaaS服务商的合作,这也将加快国内云计算产业链的融合进程。
专家观点
曙光公司**副总裁聂华
提升云硬件产品的使用效能
目前,我国云计算产业已经**进入“深化落地”的发展阶段,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支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五化建设,提升对经济、政务、民生的服务能力是现阶段云计算产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在国内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的今天,市场对于硬件产品的需求依旧旺盛。因此,作为硬件厂商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身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升国产产品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深挖用户需求并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真正提高硬件产品在真实运营环境中的使用效能。
曙光多年来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走过弯路,但也从真实运营中摸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云计算服务模式。我们将继续为各类客户提供技术先进、自主可控、安全合规的云计算软硬件产品。在“曙光城市云1+2+3”理念的指导下,提升基础设施整合、信息资源整合、政务资源开发利用等多方面服务能力,开发整体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中国云市场目前面临着几大挑战:**,相比国外,国内的云端开发环境并不成熟,云的中间那一层体系架构仍然是一片空白。第二,数据管理不成熟。第三,客户认知水平有局限性。
如果我们把今天的世界视为两大阵营,右岸是互联网企业,左岸则是传统企业。云是从右岸企业开始的,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左岸企业希望连接到右岸。但同时,企业的CEO会考虑将企业的资产放到云端会不会安全,会不会宕机?所以选择一部分业务放在左岸,一部分放在右岸,需要左岸和右岸之间有“桥”。左、右岸的连接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连接,它需要一个新的体系架构,这个体系架构就是混合云。Gartner预计,到2017年,70%的企业会变成混合云的模式。混合云带来的不仅仅是新旧模式的连接,更是新的架构的建立。这个体系需要具备很强的基础设施,要有可以把云端的内容、数据和传统应用进行对接的中间件,要有云端一整套的API,还要有一整套新的基于云和传统体系架构的大数据管理能力。
云计算发展到今天已近10个年头,国际上云计算的竞争早已不再只是几个巨头企业之间的相互角力,而是产业生态体系之间的比拼,中国要在国际云计算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是关键。纵观国际上的云计算巨头,谷歌、亚马逊、微软,无一不是以其强大的公共云服务能力作为根本支撑,因此,支持我们自己的骨干公共云服务企业是建立产业生态的重要基础。另外,尽管亚马逊AWS已足够强大,也需要数千家合作伙伴提供鼎力支持。云服务的巨头们再大,也只是一家企业,无法解决从云服务到用户应用中所有环节的问题。因此,培育在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提供服务的中小企业是建立产业生态的必要条件。
工业云专区:http://cloud3d.e-works.net.cn/
cae专区:http://articles.e-works.net.cn/cae/
资讯来源:http://cloud3d.e-works.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