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的2015中国人工智能大会在京举行,来自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专家、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副秘书长谭铁牛在会上指出,近60年的发展与积累,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创新奠定了扎实基础,人工智能将成为智能化时代的关键使能技术,展望未来,“人工智能将**‘第二次机器革命’”。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风起云涌,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创新空间十分广阔,发展前景十分光明。”谭铁牛指出,**次机器革命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它解放了人类体力,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飞跃。而瞄准解放人类脑力的人工智能将推动“第二次机器革命”,实现人类社会的“指数级增长、数字化进步和组合式创新”。 对于推动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谭铁牛也有自己的思考。他指出,我国应以推进“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抓住“第二次机器革命”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限度释放“智能红利”,为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注入智能化的新动力。为此,应当制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战略规划、建设开放共享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平台、重视和加强人工智能前瞻性基础研究、重点攻克类人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深化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应用,做大做强智能产业、加强人工智能驾驭与科普,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持人工智能社会学的研究。 工业互联网是由“智能机器”+“网络”+“工业云平台”构成的“端管云”架构,能够实现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交互。这种互联不是数据信息流的简单传递,而是融合了智能硬件、大数据、机器学习与知识发现等技术,使单一机器、部分关键环节的智能控制延伸至阀门生产全过程,促进了实现无人工干预条件下的机器自组织、自决策、自适应生产,为像Q941F电动球阀、Q641F气动球阀或者各种电动、气动阀门智能制造的实现奠定了互联基础。 工业互联网使得生产可定义。传统阀门生产极大地依赖固定模具和固定生产线,原材料、机器、设备组和其他生产设施均按照**生产需求配置,在闲置生产时段易造成极大浪费,生产过程中也无法灵活调整分配。在工业互联网条件下,机器和开源硬件的智能控制由软件完成,并通过互联将智能控制链条延伸至生产的各个环节,推动生产流程向可通过软件定义、管理和执行的智能化方向转变。比如,软件可以计算生产需求,灵活调整原材料库存;可以升级机器功能,加大其生产能力和适用范围;可以实现设备智能调配,按需配置其生产任务和工作负载,最终实现智能生产。文章链接:http://www.klevalve.com/hyxw/1126.htm
资讯来源:无锡科莱恩流体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