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养猪设备食槽介绍
养猪设备食槽可以当作栅栏圈墙,设在单圈舍的一面或相邻2个圈舍的中间。根据饲养量,可以随意增加长度未满足需要。养猪设备食槽两端与主氏部均采用水泥砖结构并与地面浑然一体,其坚固性勿庸置疑,再大的猪也拱不动,因此不易被损坏。食槽站立充足,单面多少可以争食咬斗影响进食增重现象发生。经济耐用,如旧货市场的实木旧门板等都可利用,百元的投资即可解决1620头猪同时采食饲料问题。材料来源十分广泛,购买不成问题,不产生噪音。
养猪效益与采养猪设备食槽位的相关性:
养猪设备食槽是猪进行采食的 设备之一,对其基本要求是便于加料,利于采食,保持饲料清洁,方便清洗**,节省饲料,坚固耐用。尤其是为了保证猪和生长肥育猪在群养圈内能够方便地吃到饲料,减少浪费, 注意其槽位尺寸(即每头猪采食槽位的大小)和足够数量的采食槽位,否则会使猪的日采食量减少20%之多,从而不可避免地给猪生长率造成不利影响。
1、槽位长度。采食槽位的长度取决于猪本身体型的大小,若让所有猪在一个长槽饲喂系统中同时进行采食,所需要的料槽长度是将栏内 _大猪的肩部宽度乘以110%,并将此乘积再乘以栏内猪的总头数而得。比如,1头活重为5公斤的小猪,肩宽11厘米,则每头小猪的槽位长度为11厘米X110%=12.1厘米。若同圈群养5头小猪,则槽位的总长度应是12.1厘米X5=60.5厘米;长到100公斤时,1头猪的肩宽为30厘米,则每头猪的槽位长度应为33厘米,5头猪的槽位总长度应为165厘米。
2、槽位宽度。对采食槽位的推荐宽度为:断奶重量时为12厘米,长到110公斤体重时为33厘米以上。具体说来,在猪的活重分别为5,10,20,30,50,60,70,80,90,100公斤时, 佳的槽位宽度应依次分别为12,15,19,22,25.5,27.5,30,31,32,33厘米。采用的标准中规定,在采用液体饲料限制饲喂时,沿着饲槽的每个槽位都要32厘米宽;如以液体饲料进行非限制性饲喂,则每个槽位的宽度就应增加到35厘米。这是因为限制饲喂时猪会挨个成排地沿料槽站立,而自由采食时猪会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朝向料槽,因此需要较宽的采食槽位。
3、槽位数量的确定与猪总的采食持续时间有关比如1头猪每天采食其1日总采食量所需要的平均时间为60分钟,这就意味着自由采食的饲喂器槽位是以供19头猪进行采食。采食时间若延长至每天70分钟或80分钟,每个饲喂器槽位的容量就分别减少到16头和14头。影响采食持续时间的因素有多种, 先是猪的日龄和体重,如对于采食规定量的饲料来说,保育期仔猪所消耗时间多于生长肥育猪;饲养在同一圈内的猪,小个猪的采食比大个猪慢10%左右;采食颗粒饲料也快于采食粉状饲料,此外采食干粉料的猪占用饲喂器的时间通常多于采食加水的相同饲料时的占用时间,故饲料类型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均属猪场管理时加以考虑的问题之一。
4、多槽位饲喂器的利用取决于该饲喂器的饲槽是否被分隔成相互独立的采食槽位每个饲喂器的采食位如采用全分隔,可容纳10头猪,而如果每个采食位之间无分隔则料槽就只能容纳6头猪。
5、饲喂器的安放位置。圆盘型饲喂器 好放置在宽敞圈栏的中间,以便使猪能够从各个方向进行采食。多个常规直型饲喂器则应背靠背放置或在圈栏前面的中间位置并排放置。在狭窄猪圈中,如栏边饲喂器的位置距离躺卧还太近,则猪对饲喂器的利用就受到妨碍。可见,采食槽位的设计亦应引起养殖者的重视。
养猪设备食槽材料使用说明
下料板与中间隔板采用2.5厘米厚的杨木板或旧的实木门板均可,要注意联接严密,用3厘米厚的木方联结,于一端基础4-5厘米指下料板,食槽、隔板与食槽两端全部采用水泥砖结构。用木方联结板材制作下料板,下端与地面接触部位应突出4}5厘米的木方,作为下料口,木方一侧朝向内侧。水泥、沙子的1:3比例和泥,砖使用前用清水冲洗掉浮灰,以便与水泥接触牢固。养猪设备食槽底部隔板是为防止猪只趴卧槽中吃食而设计的,所以无论是用砖或是钢筋都 保障牢固,每隔3040厘米设一道隔即可。食槽两端面、底部,采用水泥抹面,但要注意下料口保证流料通畅并且不能流速过快。张度降低、机体抵抗力降低,异化作用占优势。体克相持续几分钟到24小时,应激反应进入反体克相,此时机体防卫反应加强,血压上升,血糖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过强的刺激会导致机体从体克相直接衰竭死亡,如果机体克服了应激因素的影响而存活下来,则随之进入适应阶段。适应或抵抗阶段,机体克服应激源的不良作用而获得了适应,新陈代谢趋于正常,同化作用占优势,机体的各种机能趋于平衡,抵抗力恢复正常。如果应激源停止作用或作用减弱,机体克服其不良的影响,应激反应就在此阶段结束,若应激源继续作用或机体不能克服其强烈影响,则应激反应即进入衰竭阶段。衰竭阶段表现很似惊恐反应,但反应程度急剧增强,肾上腺皮质虽然肥大,却不能产生皮质**,机体异化作用又重新占优势,体脂、组织蛋白等体内贮备分解,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降,获得的抵抗力又丧失,适应机能被破坏,各系统机能紊乱后衰竭而死。 |